第2部分 (第1/5頁)
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樣;設在重慶的盟軍總部;也是在廣播中聽到這個訊息的;只不過比延安早了一天。
突然到來的勝利;給國民黨人帶來巨大的驚喜和無比的自豪。蔣介石在重慶中央廣播電臺以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名義發表了廣播演說:“我們的抗戰;在今天獲得了勝利。正義戰勝強權;終於得到了它最後的證明;這也就是表示了我們國民革命歷史使命的成功……”
延安的毛澤東自然也十分興奮;他把勝利歸結於“我國全體軍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對於抗戰勝利後的中國;政治家和軍事家們充滿焦慮。
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中國這片土地上最主要的政治和軍事爭端;都來自於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這兩個從聯合走向分裂的政治派別;由於政治信仰的巨大差異;多年來始終處在嚴酷的敵對之中。十年前;共產黨人和他們數量有限、裝備簡陋的武裝;在國民黨軍的大舉圍攻下幾乎面臨絕境;不得不放棄一個又一個根據地;轉戰在這個國家的急流險山之間。最終;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落腳於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原上。而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就是當日本入侵中國後;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國共兩黨必須聯合起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但是;無論是國民黨人;還是共產黨人;都清楚這種聯合與統一是暫時的;一旦共同對日這個大前提消失;兩支力量在政治上與軍事上的對立就會重新顯現;那麼隨之而來的也許就是衝突或交戰的再次爆發。
此刻;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同盟國;他們對中國可能爆發大規模內戰的焦慮;絕不是出自於對中國社會與民生的擔憂。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衝突;本質上是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的衝突;這一衝突的性質決定了其結局必然影響到世界主要強國的在華利益;影響到世界主要強國在國際事務中政治聯盟的格局。
來自蔣介石政府和軍隊、國內各地軍閥和地方勢力、國際戰勝國和戰敗國的各色情報;雜亂地集中在共產黨中央所在地延安。毛澤東格外關注國民黨軍隊日漸緊迫的大規模調動:新六軍被運到南京;第九十四軍被運到上海;第九十二軍被運到北平……這種規模甚至超出了抗戰時期的軍事調動;顯然是針對共產黨人的。毛澤東擔憂的是;五萬美軍準備在中國華北沿海港口城市登陸;名義上是配合中國政府對日本佔領軍受降;實際上既是等候著蔣介石的軍隊前去接收;同時也不排除打算與蘇聯爭奪控制中國的勢力範圍。而更讓共產黨人感到吃驚和困惑的訊息;依舊來自蘇聯。
蘇軍對日作戰開始後;朱德命令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準備接受日軍投降;但是蔣介石宣佈日軍只能向國民黨軍投降。就在日本正式宣佈投降數小時之前;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與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蘇聯與國民政府保持著外交關係;簽署外交檔案當屬正常;不正常的是這一“條約”簽署的時機涉及中國共產黨人未來的生存環境。條約的要點;是落實蘇聯在《雅爾塔協議》中取得的在華利益。國民政府以此換取了斯大林的承諾:上百萬蘇軍已經開進中國東北;雖然此刻那裡沒有國民黨軍的一兵一卒;但是蘇軍只接受國民政府對東北的接管;並且;“蘇聯政府同意予中國以道義上與軍需品及其他物資之援助;此項援助當完全供給中國中央政府即國民政府”。
解放戰爭字數:3248 字號:大 中 小 有外國記者評論說:“一切都已昭然若揭;如果內戰爆發;中共將獨立作戰。”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毛澤東起草了發至各戰略區的電報:《關於日本宣佈投降後我黨任務的決定》。電報表明;日本投降後;面對國民黨軍準備向解放區“收復失地”;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