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德新令施行後,當年得到信牌的,主要是以江浙商人為主的四十二條船。等他們回國後,一幫沒拿到信牌福建幫船頭就向寧波府鄞縣知縣起訴,告江浙幫船頭接受帶有日本年號的信牌,乃是奉外夷為正朔,實屬忤逆朝廷。
案子遞到了時任浙江巡撫徐元夢的手中,徐元夢認為江浙商幫“以中國商船受長崎地方牌票,不但有乖大體,相沿日久,定生弊端。”
因此,江浙商人的四十二張信牌便全部被浙江海關監督沒收,而且清廷九卿還準備商議定罪。
不過當時的康熙還算明白,他在上諭中說:“此牌票只是彼此貿易之一認記耳,並非行與我國地方官之文書……我國海關官員給與洋船牌票,亦只為查驗之故,並非部中印文及旨意可比。”
康熙的意思就是,浙江巡撫及朝廷各部不瞭解貿易內情,小題大做,勢必影響商人貿易,於是下令將原票還給江浙商人,照常貿易。
(前文所提到的沈敬丹,就屬於江浙商幫)
所以趙新如果去長崎貿易的話,只能硬著來。
即便是趙新找了一些新奇古怪的玩意送給幕府(比如給將軍送大象,這個真有人幹過),換得“褒獎信牌”的話,也要等到第二年才能進港。
他可沒有這個時間!沒辦法,不給信牌那就免費送炮彈。
趙新想著想著,就開始歪樓。
他又想到接下來的問題,去了長崎可以跟清朝商人做哪些貿易?
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唐船的主要貿易商品是提煉出的金砂或是金錠。承擔運輸的鄭家船隊將這些金子運到印度的科羅曼德爾海岸進行交易,可獲取20~40的利潤。但當清朝完成統一,尤其是攻下了臺灣島滅了鄭氏之後,幕府便立即停止了金錠的出口。
對於現在的赴日貿易的唐人來說,最吸引他們的還是銅。
(清朝那邊把島國銅稱為洋銅,島國則稱為棹銅,意思就是將銅加工成細長的棹形用於出口。)
島國負責加工棹銅的那家出口商叫“泉屋”,就是後世的“住友商社”;此外還有從事紡織品進口貿易的越後屋,也就是後世的“三井商社”。
至於俵物,無非就是魚翅鮑魚和海參,外加少量的工藝品和武士刀。
銅的買賣,趙新不想過多的摻和。因為即便是另一時空的銅價非常便宜,可清朝商人們根本不會用金子來交易。
這個時代,清朝商人運往長崎最多的商品主要還是生絲、紡織品、藥材、砂糖,以及少量用於染色的礦物和雜七雜八的書籍紙張。
總的來說,這還是一個易貨貿易的時代。
也許……趙新突然想到,說不定玻璃這個事可以搞一下。
清廷在內條府造辦處下設有玻璃廠,透過早期歐洲傳教士與西方商人引進的色料、配方和技術,研發製作宮廷御用玻璃器物。
在這些玻璃器物裡,包括了透明光潔的平板玻璃、色彩豐富的單色玻璃、套色加彩玻璃、玻璃胎琺瑯、玻璃畫、以及多面切割鑲嵌玻璃等。主要用於宮中建築門窗、車輿乘具、飲食器、文房具,乃至裝身飾品;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鼻菸壺。
話說另一時空的玻璃鼻菸壺多少錢?好像只有幾十塊吧。他越想越覺得這事有搞頭。
清朝商人的事算是解決了。那麼島國那邊除了人和金子,還有什麼是自己需要的?
趙新的目光轉到會議桌上,一袋子黑瓜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黑的……黑的……,我勒個去的!是煤啊!
確切的說,是北海道的煤,而且還是高品質動力煤。
北海鎮附近其實也有煤礦,不過都是低品質的褐煤。褐煤的化學反應性強,而且容易風化,不易儲存和運輸,燃燒時對空氣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