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地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己的功勳,本想秘密接出吳府家小,可惜沒成功,被李自成一併帶去了山海關,隨行的還有大量精銳,京城空虛,這讓他看到了機會,在沒有與平西伯取得聯絡的情況下,就擅自活動,欲靠一張利嘴和胸中的溝壑,圖謀京城。
劉茂遐心中清楚,楊士聰、劉養貞等人不足成事,他原本也沒指望楊、劉成事,那些只是用來迷惑順軍,分散其注意力和兵力,充當炮灰犧牲品的,真正的後手是眼前的原大明寧夏總兵,現在的順軍西直門守將賀珍。
但可惜,如此大事,賀珍也猶豫不決,劉茂遐被軟禁於破屋中,出入不得,他有些後悔自己的冒失,開始苦思脫身良策時,事情出現了轉機。
......
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劉文耀整頓完隊伍後,又一連攻佔了好幾處存放軍械的武備庫,繳獲的刀槍有限,但火器收穫頗豐,甚至還有天啟末年,從澳門葡萄牙人手中購買的鑄鐵炮,其中的十一門送往了寧遠,剩下的全便宜了劉文耀,只可惜太重,需要安裝在固定的炮架上,用大車推著走。
隨後馬不停蹄地向皇城進發,在宣武門,正碰上了怒火沖天的劉芳亮,透過偵騎,劉芳亮準確地判定了劉文耀的主攻方向,一早等在了這裡。
劉芳亮憤怒不假,都恨不得立馬衝出去,手撕了劉文耀,但他同時也是一名能征善戰的宿將,理智戰勝了衝動。
順軍名義上有百萬大軍,但每佔一地,都需要分兵駐守,隨著攻下北京,能用的軍隊只剩下了十幾萬,吳三桂一反,兵力立馬拙荊見肘,為了快速穩定局勢,平定叛亂,李自成幾乎帶走了所有的軍隊,只留給劉芳亮一萬,這一萬人不僅要守住內九外七十六個城門,還要防止大明殘餘勢力的反撲,根本就不夠用,幾乎是一個在頂三個用。
劉芳亮勉力維持,好不容易才部署得當,可李友的一戰又折損了兩千,空出個諾大的缺口,這使得他再也不敢冒一絲險,選擇了最為穩妥的防守。
有著多年流寇生涯的他深知,烏合之眾打順風仗還可以,但只要一遇挫,基本上就會分崩離析,他就是要藉助現有的城防體系,狠狠地殺一殺對方的銳氣,一旦抗住了前幾波攻勢,機會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