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胤禛養好了傷,太子也解除了禁足,這件事,看似就這麼過去了。
實際上,瞭解康熙的人都知道,太子種種跋扈越權之事,已經像一根根刺一樣,深深扎進了康熙的心裡。只是,康熙還沒有想好要怎麼處理這件事。
他心中雖對太子起了不滿之意,但到底還沒下定決心廢太子,所以,他得注重太子這個儲君在朝臣們面前的威嚴,不好讓他顏面掃地。這也是他對太子私截貢品一事輕輕放下的原因。
表面上看,康熙是因為信任太子,所以才這麼做,可實際上,一樁樁,一件件,都在康熙的小本本上記著呢。
四月初,康熙接到了邊關急報,噶爾丹在擊潰了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後,又率軍向著內蒙古地區進攻。
在原本的歷史中,噶爾丹與清廷的對抗,背後少不了沙俄的煽風點火和暗中支援,可因為瓊華帶來的蝴蝶效應,沙俄如今自己內部都一團亂,自然騰不出手來幫助噶爾丹,只能在精神上支援一下噶爾丹。噶爾丹進攻各部的戰線拉長了,對清廷造成的損害,也沒有歷史中那般眼中。
但不管怎麼說,噶爾丹侵佔了大清諸多領地,帶來的威脅不容小覷,是清廷必須解決的一個敵人。
對於噶爾丹此次進攻之事,康熙高度重視,他準備好好給噶爾丹一個教訓,最好是趁著這次機會,徹底擊潰噶爾丹,也讓其他存有反心的人看到大清的強盛實力,不敢再有別的小心思。
若是擱在幾年前,康熙未必會這樣信心滿滿,可近些年,清廷因為海上貿易的緣故,賺了不少錢財,這些錢銀,極大地改善了朝廷缺錢的狀況,康熙得以推行仁政,減少底下百姓們的賦稅,如此一來,百姓們越發富足,也越發擁護朝廷,此為國富。
再說軍事武裝方面,在朝廷透過航海貿易賺得的錢財之中,有不少被投入了改良軍事武器以及提高將士們待遇上,康熙又在瓊華的建議之下十分重用火器天才戴梓,戴梓在康熙的支援下,又陸陸續續研發出了不少先進的火器來,康熙下旨將戴梓研製的武器,統一配備到了軍中,此為力強。
有了這些火器,哪怕噶爾丹的部眾再怎麼驍勇善戰,康熙和他麾下的將士們都凜然不懼!
在後勤保障方面,清廷也沒有什麼問題。由於這幾年風調雨順,且朝廷又大力推廣雜交水稻的緣故,大清的糧庫也是前所未有的充盈,足以支撐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這些都是康熙對付噶爾丹的底氣。
基於這種種底氣,康熙在接到前線戰報之後,決定御駕親徵。由於噶爾丹以活佛自居,此戰也必得由康熙親自出徵,才能夠壓下噶爾丹的勢頭。
大阿哥在康熙詢問誰願隨他出戰之時,主動站了出來,鏗鏘有力地道:「兒臣願隨汗阿瑪徵戰噶爾丹,誅殺逆臣賊子,弘揚我大清國威!」他向來志在沙場,渴望著立下不世功績,來獲得康熙的認可。
見大阿哥第一個站了出來,康熙不由點點頭:「好,這才是我大清男兒該有的氣概!」
在大阿哥之後,又有幾名武將主動請戰,康熙選了一些合適的人與他一道走。
太子不擅長領兵打仗之事,且一國之君已然出戰,他這個儲君自然要留在京中坐陣,因此,康熙將監國之權交予了他。
還沒等太子高興,康熙又點了同樣入朝的三阿哥和四阿哥輔佐太子,相當於分薄了太子手中的權力。
對此,太子自然是不大痛快,好在三阿哥是個書呆子,四阿哥又年輕好糊弄,想來這二人不至於成為他的阻礙。
而一旁的大阿哥原本還因為可以與康熙一起出徵高興呢,一轉頭就看到自己的死對頭得了監國之權,大阿哥心中的喜悅與興奮頓時就減去了大半。
若是他也留在京中,這輔佐監國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