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九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醫講面板病,多歸因於熱毒。
既然是熱毒,想當然的治法必然是以涼制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坊間流傳著一種散劑,用冰片、薄荷為主材,輔以其他藥物,製成的粉。細膩、散發著藥香,撒在患處立刻便有清涼感。
可以治療不嚴重的皮炎和痱子一類的面板病。
更早時候,六七十年代,缺醫少藥,夏天起痱子,老人會拿出一玻璃瓶,裡面放著隆冬季節收集的雪水,將他倒在患處,說是可以治痱子。
這些都是以涼制熱治面板病。當然前者是有用,毋庸置疑。後者有沒有用就很難說了。
但以寒涼藥治面板病只能治療輕症,重病則需要以毒攻毒,即以熱毒制熱毒。
中醫說身體中的熱毒的“毒”,大機率是形容詞。但說到藥物中的“毒”,那真就是毒。弄不好會毒死人的。
比如常見的蠍子、蜈蚣、蛇蛻、蟬蛻這類。
比如捕蛇者說中,永州之野產異蛇,能去死肌殺三蟲。
以這些為主藥材,製成藥膏,或者直接塗抹在患處,或者製成膏藥,都能治療面板病。
以毒攻毒的理念甚至延續到施藥手法上:塗抹藥膏或者貼膏藥都得趁熱,熱到怕貼上去恨不得跳腳的程度。
說是更容易拔毒。
自然,也可以做成湯藥內服。但外用不必過於擔心藥材本身毒性,但內服的話須得另做制衡。
這就會出現問題。制衡弱了,毒性太強,面板病沒治好,內裡卻又中毒了。
制衡強了,毒性不夠強,倒不容易中毒,真正的病處也治不好了。
這種是平衡的藝術,而且是很難的藝術。
但治病救人,救人是第一位的,既然能外用,效果還更好,又為什麼舍易求難呢?
但劉銘傳沒法用,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夠。
熬製膏藥和熟悉的熬湯劑不同,它是個費功夫、費時間的活計,須得選一口大鍋,文火慢熬,一遍又一遍,然後再加蜂蜜、油脂一類的輔助。
整個過程,少說得一天時間。
更別說,按照劉銘傳所說,這個過程中楊主簿很可能動手腳。
他可太容易動手腳了。整個過程極為漫長,他們也不可能在那看著,免不了要離開一段時間,這時候便能下藥。
他甚至不必下粉末之類,直接扔把附子、馬錢子之類的就行。畢竟膏藥不比湯藥,藥渣更難以分辨。
不能用藥,就只能用針灸之法。
針灸之法治面板病,仍是遵循以毒攻毒的方式,手法有兩種。一為灸法,一為針法,都不太合常規。
灸法,如今說到先想到的就是艾灸。
從古流傳至今,灸法不止艾灸,但既然艾灸傳播最廣,自然是因為它療效最好。
艾草本身便性陽,又容易治絨,點燃之後氣味好聞,本身也無大毒,配合姜、蒜一類做隔姜灸、隔蒜灸,事半功倍。
沒有說把艾絨直接放皮肉上的,那會灼傷面板。但有一個例外,就是要去膿拔毒。
什麼膿需要這樣?用一個東西就能理解了:脂肪瘤。
劉銘傳還不至於到直接燒灼的地步。但也不能用隔姜灸這類的初級灸法。
用什麼?隔附子灸。
附子有大毒,性熱。理所當然的,隔附子灸要比隔姜灸、隔蒜灸之類的,藥性厲害得多,效果也顯著的多。
顯著到,後世似乎很少有聽說隔附子灸的。
隔的附子,也得是生附子,而非炮附子。兩者雖然都是附子,但處理方式不同,藥性自然也要不同。
隔附子灸是極為有用的治病手段。
傳說,早年間便有民間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