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秦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深深的依賴。
望著月,可以遙想古人晚飯後圍坐在空場談天說地,荒年流浪走四方,豐年思親望月光,那一束束就是一根根情感紐帶啊!
望著月,可以想象孩童天真的嬉鬧場景,沒有對生活酸甜苦辣的深刻理解,只有無盡的美好幻想在月光下升騰,“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是一份純真,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種愜意……古今一片月,情感萬萬千,有人試圖解讀古人的情懷,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帥師師忽然想起一則故事的續集來:三個和尚沒水吃是說人多不幹事,這故事被人們演繹了很長時間,罵了和尚好多遍,卻很少有人瞭解事情的真相。
南明寺一直孤零零存在著,周圍一圈的山隔開了喧鬧的塵世,雖然沒斷過香火可也從來沒有過香火鼎盛的場面。和尚倒是換了好幾茬,除去少數掛單的遊僧,大都是在這裡壽終正寢。
話說今年剛過了新年,寺裡又來了一個新人,說是新人年齡卻有六十多歲了,出家原因除了住持誰都不知道,在走完所有入門程式後,一個法名“了了”的新和尚便開始融入這個寺院的生活了。別看了了年齡大,在寺院裡照樣是啥活都乾的小角色 ,首先要承擔的任務就是挑水,必須從山腳一眼泉水那裡挑上水,來回走上一千來米把水倒在寺院的水桶裡,三個大缸都要挑滿。其實寺裡也沒有幾個人,一個住持了塵,一個監寺瞭然,再就是了了,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個和尚卻基本無話可說,各念各的經。
剛開始了了還能任勞任怨,挑水掃院啥活都幹,時間一長就不行了,自己累死累活,那兩個老和尚卻無動於衷,不但不幫忙還挑三揀四,地不乾淨要重掃,水不乾淨要重挑,怕他有意見監寺還常常進行思想教育,弄得了了煩不勝煩,乾脆裝病撂挑了。
院裡的水缸日益見底,了了的“病”仍不見好,住持就召集監寺在了了的病床前開了一個會議,主題是《論挑水的重要性》。住持首先發言,檢討了自己領導工作的失誤,最後實行輪流挑水制,講完話後特意詢問病床上的了了,看他有啥意見,了了覺得住持的安排沒毛病就點頭同意了。監寺第二個發言,他高度讚揚了住持的領導藝術,然後話鋒一轉,說:“住持本身就很忙,還是別安排任務了!”了了想想也對就又點點頭。住持最後補充說監寺還要負責伙房的事,一日三餐馬虎不得,所以還是別承擔挑水任務了……了了挺鬱悶的,鬧了半天輪流挑水的制度落到實處還是自己來執行,一氣之下真的病了。
水缸很快沒水了,了了又一病不起,寺院裡的花草顯出枯萎之色,這樣下去早晚寺幹人亡,於是在了了病床旁又召開了第二次挑水會議。會議決定三個人都要為挑水貢獻自己的力量,具體是這樣安排的:了了負責挑水,住持負責開啟水缸蓋,監寺負責往水缸裡倒水。
了了只好硬撐著幹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除了自己來回奔波外,那兩人幾乎只是舉手之勞,看來又被耍了。繼續裝病行不通了,了了便想到拖延的辦法,反正那兩人是不會到泉水那去的,就在挑水時往水裡捧幾把土,等到監寺倒水時一看,渾的……就問怎麼回事,了了說泉水就這樣,要不到更遠的地方去挑?監寺和住持商量以後同意了。這樣再挑水時了了就能在泉邊歇一會兒,挑水不誤烹飪工,有的是時間慢慢來吧。
有一回住持到山下散步,來到泉水邊,水依然清澈不像了了彙報的那樣,再一看了了,把水桶放在一邊,正盤坐在一塊大石上閉目養神呢。住持真想走過去揍他一頓,可自己是出家人,不嗔不怒是基本要求,再說讓香客看到出家人打架算什麼樣子?於是提高了聲音:“阿彌陀佛!”他想著了了一定會屁滾尿流,哪知了了仍然穩坐在石頭上,根本就沒有睜開眼睛,嘴巴卻動了起來,他分明聽到一個陌生的聲音:了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