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秦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宛如一支等待出征的隊伍,墓碑上的名字讓人崇敬而感嘆。轉身之間,赫然發現紀念塔旁邊的蒼松翠柏之下有幾叢花開得正旺,火紅的花瓣上依稀看得見幾顆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閃耀著。我們立刻圍攏過去,有人說是月季花,光是那個大花盤就無與倫比,旁邊的人立刻反駁說是芍藥,看那葉子就不同凡響……爭論半天也沒有公認的答案,只好作罷。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品種,但是它們帶來的那種驚喜是無法形容的,這些花宛如燃燒的火焰,正以一種蓬勃的姿態在向那些先烈致敬,似乎在無聲告訴人們:戰爭硝煙雖然早已散盡,但是鮮血換來的和平不能輕易被遺忘!
後來詢問別人才知道這些花叫牡丹,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國花。見識了牡丹的雍容華貴,就一直很想買來養,卻被大人阻止,他們說牡丹不像月季花菊花那樣,隨便插到土壤裡澆點水就能活,它們必須你全身心投入才行,澆水少了會“渴死”,澆水多了會“淹死”。還有蟲害和霜凍也是要防的。看來養好牡丹還真是一件麻煩事,可是這麼嬌貴的花卻能在多災多難的江溪大地活下來,不但活下來,還能衍生出令人眼花繚亂的品種,難道這裡面還有不為外人知道的秘密嗎?多方探問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江溪牡丹在其發展歷程中竟有那麼多“貴人”相助。從清朝嘉慶年間,就有花農“下廣”(南下廣州)。廣州人愛花,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擺花,如果家裡沒有幾盆牡丹,他們就認為新的一年裡做生意不紅火,財源不旺盛。江溪花農雖然沒有學過經濟理論,但也知道搶抓機遇,那時候交通不便,花農就用一種獨輪木車將牡丹推到濟南的濼口碼頭,然後經水路船運到達廣州。這裡面的辛苦不是三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
為擴大江溪牡丹知名度,從普通花農到政府部門一代代人接力做出自己的貢獻。據一位牡丹園職工說,有一年江溪市在北京舉辦以牡丹為題材的江溪牡丹書畫展,為烘托展覽氣氛,決定在書畫展上亮相真實的江溪牡丹。可是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牡丹是一種時令花,不到花期是看不到牡丹綻放的。據說女皇武則天也曾命令百花在冬季開放,唯獨牡丹寧可被充軍發配也不低頭獻媚。江溪育花匠人為此四方奔走,歷經多次失敗之後才總算摸索出新的育花之路,我們江溪目前已經掌握了比較成熟的反季節催花經驗,使“花隨人意應時開”的理想變成了現實,催花牡丹也星星燎原般“燒遍”全國。
江溪人在做好外部文章的同時,也在緊鑼密鼓的強化自身建設。為了突出牡丹特色,城市建設者集思廣益打造出許多別具風情的特色裝修。火車站人流量大,就重點突出牡丹元素,使遊客一下火車便能置身在牡丹氛圍裡,巨大的候車室外觀飾有盛開的牡丹花浮雕,從而使這個車站多了一些靈氣。而站前廣場上每晚的彩燈投射,讓人情不自禁的駐足欣賞,那些花朵就在光影裡轉啊轉,轉走了飛雪飄舞,轉來了桃紅柳綠,日復一日迎送著往來的旅客。
旁邊有一座公交站場,停在站場上的每輛公交車盡顯牡丹風韻。以本土紅牡丹為主的噴繪圖案把車身裝扮得熱烈而豪放,停下來是一團火焰,動起來便是燃燒的風景線,再加上街道兩旁綠化帶內牡丹一閃而過的身影,真是婉約姿容一路歌,滿城靚麗醉遠客。如果有人以此給江溪牡丹得出譁眾取寵的斷語,就未免以偏概全了。在我們江溪,其實更醉人的是濃郁的花香,無論是公園花圃裡濃烈的花海,還是街頭巷尾形單影隻的小花,都會讓人在濃烈的花香中沉醉,宛如到了人間仙境。
在公交站場乘坐2路車,出火車站沿著中華路西行七站路就是天香公園。這是流經江溪市區趙王河畔的一個景點,雖然規模並不大,但遊人走進去會驚喜發現迎門便是一個參觀甬路迴繞的花園。裡面牡丹芍藥競相開放,再加上旁邊波光粼粼的趙王河,使每一個踏進園子的遊人立刻心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