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慢慢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面館的第一件事,是把廣告打出去,而招牌能起到宣傳的作用,所以得先做招牌。
要想招牌被顧客看見,無論白天黑夜都能看見,各個方位都能順利地看見,就得有各種形式的匾額和幌子,橫的豎的,布的木質的,燈籠的。
樹立在院門上方的木質的橫招牌,是店鋪最大的廣告牌。門的右側掛豎牌。院牆圍欄上,掛白色布簾,也就是幌子。
為了讓顧客能在黑暗中看見店鋪,得在門的上方,左右各掛一個紅燈籠。它的作用相當於現代的招牌燈。
江姜在老街路口的、第一家鋪面的牆壁上,貼了張巨大的布簾,足足有半堵牆那麼大。
布簾上畫著一碗湯麵,寫著“大骨湯麵”四個字,字下面有一個指路箭頭。
就貼這麼一張布簾,每個月給店鋪掌櫃八十文。因著掌櫃的不是做吃食買賣,與江姜不是同行,也就由著江姜貼。再說每個月還能白得八十文。
店鋪的名字也很重要,高雅文氣的不要,顧客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你賣的是什麼東西。要讓顧客看一眼就知道吃的是什麼,有什麼特色。
起什麼名呢?唯一的小特色,就是每日現熬筒子骨做湯底。那就叫大骨湯麵。
江姜去定做招幌,約好三日後來取。這三日也不能閒著。還得去定做一張方桌和六條長凳。
宅子的主人留下一張小方桌,從老家搬來了一張八仙桌,但至少要三張桌子。
廚房需要一張案臺。左右各擺一條長凳,再橫放一塊長方形木板,這就算是案臺了。
案臺上放砧板、湯碗、調料,切好的香蔥、鹹菜、酸菜,也都盛到湯碗裡,擺在案臺上。
從老家帶來的鐵鍋都不夠大,要買一個大鐵鍋,專門用來燉大骨湯。
正值夏季,天氣炎熱,為了防曬,還要在院子裡打木樁,支帳篷,帳篷下放桌子條凳。遇到惡劣的雷雨天,就把桌子凳子搬到堂屋。
又從樵夫那買了一百斤乾柴。去瓷器鋪買了八十個湯碗。去醬菜鋪買了幾樣小菜,和一小壇辣椒醬。在糧鋪買來花椒和八角。在市場買了兩百個雞蛋。
每張桌子上的竹筒裡,放一把竹筷,另放一小罐辣椒醬。愛吃辣的,自己舀一小勺放面裡攪拌。
最後在豬肉鋪買了二十斤板油和兩根筒子骨。營業之前,煮大骨湯麵讓全家人試吃。
孟氏要去買鹽巴和醬油,江姜把她拉到廚房,關上門窗,神秘兮兮地說要變個戲法。
說完江姜憑著意念進入系統裡的空房間,手指點了下螢幕,介面上顯示各種調料,食鹽、生抽、老抽、白醋、陳醋、雞精、味精、蠔油、料酒……
又點了下商品,立即購買,提交,支付人民幣9元,購買成功。顯示餘額:3391元。
江姜的手裡,憑空多了一瓶釀造醬油和一袋加碘的精鹽。
孟氏看見江姜手裡突然出現的奇怪的東西,倒抽一口氣,下意識地連退兩步。
“娘,你別害怕,這只不過是我買來的鹽和醬油而已。”江姜把鹽和醬油,分別倒入兩隻碗。並示意孟氏過來看。
孟氏結結巴巴地說:“怎麼……怎麼可能會有這麼白……這麼細密的鹽。”
江姜用食指沾了點鹽,含在嘴裡,證明沒毒:“不信你可以試試。”
“糧鋪裡的鹽巴五百文一斤,醬油三百文一罐,太貴。又都是主要的原材料,屬於剛需。”江姜解釋道。
“我買的這兩樣,通共才九文錢(九文銅錢相當於9塊人民幣)。成本越低利潤越高。”
“娘,我們急需錢給江啟交束脩;要買地給爹和祖父祖母遷墳;我們如今住的宅子只是租賃,還要搭建或買一座屬於我們自己的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