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第1/2頁)
黃仁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解釋歷史,和很多人所說的&ot;歷史主義&ot;(historicis)相近。粗看起來好像應該發生的事情都會發生,不應該發生的事情不能發生,倫理道德沒有真實的意義,再強調說優勝劣敗,&ot;力量即是正義&ot;(ight is right),但是這種社會天演論(cial daris),乃前世紀遺物,也不是我讀書的經驗。
《萬曆十五年》指出道德非萬能,不能代替技術,尤不可代替法律,但是從沒有說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道德的觀點應當遠大。凡能先用法律及技術解決的問題,不要先就扯上了一個道德問題。因為道德是一切意義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協。如果道德上的爭執持久不能解決,雙方的距離越來越遠,則遲早必導致於戰爭。今日全世界處於原子武器的威脅下,我們講學不得不特別謹慎。
在這種情形下看來,一國兩制不僅是上天給中國人的一種難題,也是給中國的一種測驗。道德雖高於法律及技術,但是要提出作爭論的根據時,則要在法律及技術之後提出。不能經常提出,也不能在細微末節內提出。我寫《萬曆十五年》的時候,和富路特先生作序的時候,還沒有聽到一國兩制的說法,所以富先生還只說&ot;極需要採取東西兩方的經驗&ot;。而今日中國立即準備在十多年後收回香港,勢必為大陸文化及海洋文化中的居間人。我在書中自序裡說及&ot;給中國留了一個翻天覆地徹底創造歷史的機緣&ot;,至此已經更現實化,其期待也更迫切。
我離開中國已經36年,於1974年入美國籍,在個人講,能在有生之日看到中國能在國際場閤中發揚傳統的&ot;繼絕世,舉廢國,柔遠人,來百工&ot;的精神。並且我自己能夠在文字之間,稍盡綿力,增進各方的瞭解,也是以前沒有料到的好事。寫《萬曆十五年》的目的,當然不是以讓中國&ot;丟醜&ot;為目的,反對狹義的道德觀念也是對中外一體而言。因為我自己生活的經驗覺得中外兩方不是沒有正義感,但是正義感放在區域性的場合下使用,可能與初心相違。人世間很多殘酷的事都用道德的名義去施行,也是中外古今一律。這篇文章以發揚積極性的精神為主,也用不著再-一舉例駁正。
我這幾十年在海外得到的一個重要經驗,則是西方文化有一個重要長處,即是在猶太教及基督教傳統裡面承認人類有經常做錯事的根源,其稱為(origal s),也不能說它就是性惡論&ot;,和儒家的&ot;性善說路反。孔子說:&ot;觀過,斯知仁旯&ot;孟子說:&ot;羞惡之心人皆有之。&ot;也都是不待外間逼迫,自己承認過失。有這種認錯的精神,也就表示人類有向善的趨向。這中外共通之點,我覺得今日很可以做廣義道德觀唸的基礎,也可以做世界歷史的中心思想。狹義的道德觀念基於狹義的宇宙觀,就是武斷地說出世界的根源如是,它的結局也必如是。這往往明為真理,實際帶有自私的見解,並且預先擺下了一個變不認錯的想法,其容易走極端,可以以希特勒的人種學說窺見之。我現在所說大歷史的觀點,一方面從小歷史方面積結而來,一方面也受了德國思想家康德(lanujkant)的影響,已經在1982年於上海出版的李約瑟博士脫壽辰論文集稍稍提及。如果用圖解,則下面圖中實線部分代表我們可以以經驗證實的知識,即我自己所稱大歷史,雖包括中國商周到人民共和國已三千多年,在人類歷史上講,仍不過長弧線上的一個小段落。我們所認為的真理,也是在這小範圍切身直覺而成。我們也還不能夠知道宇宙結構的真原因和真目的,也很難預知今後的真結局與真趨勢。用虛線表示這弧線的過去和未來,也僅僅是憑實線作根據,揣測而成。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一樣,都只能假定自然法規(n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