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2頁)
黃仁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書內容的可靠程度可以另作別論,但至少,它的出版在朝野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最後處理張居正一案的強烈催化劑。在這以後,在萬曆皇帝時張先生回憶之中,連勉強保留下來的一部分敬愛也化為烏有。他發現,他和他的母后曾誤信張居正的所作所為是出於保障是位的忠誠,而現在看來,張居正不過是出於卑鄙的動機而賣友求榮,他純粹是一個玩弄陰謀與權術的人。
更加嚴重的問題還在繼續被揭發。有一種說法是張居正生前竟有謀反篡位的野心,總兵戚繼光的精銳部隊是政變的後盾。持這種說法的人舉出兩件事實作為根據。其一,一次應天府鄉試,試官所出的題目竟是&ot;舜亦以命禹&ot;,就是說皇位屬於有德者,應當像舜、禹之間那樣,實行禪讓。這樣居心險惡的題目,對張居正為勸進,對天下為輿論的準備。其二,張居正經常處於佞幸者的包圍之中,他們奉承張居正有人主之風,而張居正竟敢含笑不語。對於前者,即使真像旁人所說,過錯也並不能直接歸於張居正;對於後者,不妨目之為驕奢惜罔,這些都還可以容忍。最使萬曆感到不可饒恕的是張居正對別人奉承他為當今的伊尹居然安之若素。伊尹是商代的賢相,輔佐成場取得天下。成湯去世,又輔佐他的孫子太甲。太甲無道,伊尹就廢之而自代。經過三年,直到太甲海過,伊尹才允許他繼續做兩朝的君主。由於十年來的朝夕相處,萬曆對張居正畢竟有所瞭解,他並不相信張居正具有謀逆篡位的野心,然而張居正以師尊和元輔的身分經常對皇帝施加壓力,難道不正是當年伊尹的翻版嗎?張居正成了伊尹,皇帝自己又豈非無道的太甲?
對於張居正及其遺屬的處理,在1583年夏季以前,萬曆已經掀奪了張居正三個兒子的官職,撤銷了張居正本人生前所得到的太師頭銜。儘管情況仍在進展,但是他仍想造可而止,以全始終。又過了一年,即1584年陽曆5月,遼王的王妃控訴張居正生前出於個人恩怨,又為了滾奪府鄰而矇蔽聖聰,廢黜遼王,理應籍沒。這時萬曆覺得張居正竟敢侵犯皇室以自肥,實屬罪無可道,因此下決心同意了這一請求。對對
張居正死後兩年再被抄役家財,在技術上還造成了一些更加複雜的情況。按本朝的習慣,所抄役的家財,應該是張居正死後的全部家財,這兩年之內被家屬花費、轉移的物資錢財必須全部追補,即所謂&ot;追贓&ot;。而應該追補的數字又無法有確切的根據,所以只能根據&ot;情理&ot;的估計。張居正生前毫無儉約的名聲,負責&ot;追贓&ot;的官員即使意存袒護,也決不敢把這個數字估計過低。張居正的弟弟和兒子在原籍江陵被拘留,湊繳的各種財物約值白銀10萬兩以上。這個數字遠不能符合估計,於是執行&ot;追贓&ot;的官員對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嚴刑拷打。張敬修供稱,確實還有白銀30萬兩寄存在各處,但招供的當晚他即自縊身死,幾天之後,張家的一個僕人也繼而自殺。
抄役後的財物110臺被抬進宮門,其中包括御筆四紙,也就是當年皇帝賞賜的、稱頌張先生為忠臣的大字。財物中並沒有值得注意的珍品。萬曆皇帝是否親自看過這些東西或者他看過以後有無反應,全都不見於史書的記載。當日唯一可能阻止這一抄家措施的人是慈聖太后,但是她並沒有這樣做,也許她正在為她父親武清侯李偉的去世傷掉不已而無心置問。李偉死後被封為國公,並允許長子襲爵。要是張居正還在,這種本朝未所有的殊榮曠典是決不可能被授予的,他一定會用愛惜朝廷名器這一大題目出而作梗。僅憑這一點,慈聖太后也不可能再對張居正有任何好感。
在抄家之後,有兩個人呈請皇帝對張居正的老母額外加恩。萬曆一面批准以空宅一所和田地1000畝作為贍養,一面又指責了這兩個呈請者。大學土申時行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