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莉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香山澳的慈善人士不少,她也被屢次被送往領養家庭體驗週末,但因為她年紀偏大,又是女孩子,即將步入青春期,依照香山澳的法律,領養條件相對苛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家庭。
直到賀爺爺來接她,她才算是有了新家。
雖然只是寄養的身份,但已經是天大的幸運。
來京北之初,她被老宅的其他孩子都視為入侵者,但這對去往別的領養家庭可能遭遇的各種困境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
她一直都懷著感恩,真正困擾她的,並非被排擠的處境。
而是對於生命的迷茫。
她才十歲,已經送走了身邊所有親人。
沒有爺爺奶奶小心翼翼編織的夢,她終於看清了自己鮮血淋漓的命運。
她很感激賀爺爺的善心,
但是很難理解自己今後獨自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
一個親人都沒有了,為什麼還要孤零零的活著,為什麼不能去另一個世界與他們重聚。
十歲的年紀,很多問題怎麼都想不出答案。
她很孤獨,平時像其他孩子一樣如常上學放學,吃飯讀書。
她也很少一個人躲起來哭,因為知道哭也沒有什麼意義。
她只是經常會恍惚出神。
有時候是吃飯時,有時候是上課時,有時候甚至蹲下繫鞋帶都會突然放空。
最嚴重的時候她產生幻覺,以為自己已經去世了。
那段時間她經常獨自一人趴在房間的小書桌上,在本子上刷刷地寫“死亡”兩個字。
也許她不是真的渴望,只是太思念自己的親人了。
直到某一天傍晚,她放學回家,小小的實木書桌上赫然放置著一本書。
是一本葬禮觀察手記。
其中內容像是筆者在描述世界各地不同地區的殯葬風俗,又像是生命哲學,在教會人直面死亡。
她不知道這本書是誰給的,但想來應該是賀珩。
因為當時整個老宅,只有賀珩跟她說話。
她也沒有問過,只是默默讀完了這本書,以她當時的年紀,雖然不能完全讀懂,但大致也沒有閱讀障礙。
甚至還幫助她熟悉了簡體字,更快地融入此後在京北的學習。
在香山澳的時候她沒讀過課本和繪本之外的書,是從那時候開始,才覺得看書也不錯。
後來她自己去尋找類似的書籍。
《純真輓歌》《當呼吸化為空氣》《我離開之後》《天藍色的彼岸》等等。
可能是看多了,也或許是時間久了逐漸接受了命運的現實,慢慢就走出來了,也不再糾結於生死,開始對其他型別的書產生興趣。
歷史、遊記、小說,她什麼都看。
看多了就產生了交流的需求,身邊又沒有朋友,她就在一個讀書分享論壇上找到了一位名叫rodolph的筆友。
中文翻譯是羅道夫斯。
施嫿也給自己取了個英文名,beverly,貝芙麗。
就這樣兩人開始通訊。
大部分時候都是在聊閱讀心得,不過漸漸也開始會摻雜一些生活內容。
譬如施嫿有時會寫到:“親愛的羅道夫斯,最近要期末考試了,所以我沒什麼時間看新書,打算寒假再看,也祝你考試順利。”
又譬如十二歲那年,她很開心地分享:“羅道夫斯,我終於考上理想的初中了,好開心,也祝你心想事成。”
她始終不曉得對方的年紀、學校、家庭、甚至連性別都有些模糊。
雖然羅道夫斯這個名字大機率屬於男生,但當時論壇上這型別的筆名很常見,也有很多女孩子會使用男性或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