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墟之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完成新的突破,這個過程會很漫長很考驗毅力,因為身體累了,心也跟著累,總有懈怠的那一天。我走過最遠的地方,一般就停留在第二階段,對於普通人來說,剛剛夠用。
透過器械訓練得來的力量也是機械的,平時只能隱藏在身體裡面,如同潛力值,必須要經過多次模擬來激發並且熟練掌握這種狀態,才能將其徹底轉化成實戰所需的力量。這種狀態下,和平時不一樣,因為自身的力量已經透過訓練得到了激發,出招時不需要刻意用力,但對於控制的要求更高。由於身體被壓榨到一個限度,因而會時常感到疲憊,這是很正常的,因此我覺得不應該追求極致,理應在接近極限的時候,給自己留下一點潛力值。
至於第三階段,可以稱之為境界了,但這種境界和第二階段並不衝突,一般人只要積累了足夠的智慧和經驗,往往就形成了自己的境界,招式縱然千變萬化,但落到實處的往往還是那最直接不過的一拳、一腳。
夏天的時候,我喜歡光著膀子在小院裡進行一種類似於“煉體”的修煉,也就是增強身體的抗打程度,因為由重力訓練得來的力量再強,打在對方身上自己也會受到衝擊,某種程度上除了高人一等的速度,足以自保的防禦力是必備的,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打架的人,就很容易懂了。
幾乎沒有一種人,在和人對打的時候,能做到只打人不被打。人體有許多脆弱的地方,即使有厚厚的肌肉也未必能做到全無漏洞,這些地方不需要受到重擊,正常力道碰一下就會造成破功之類的後果。
煉體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就算不打架,也得需要足夠強韌的肉體,才能爆發出相應的力量。另外,柔韌度的訓練也尤為重要,這個決定了一個人的後天潛力,只不過我練晚了,劈腿什麼的完全做不到。
電視上有些武打鏡頭是不合理的,比如飛來飛去,很容易露出破綻,而且消耗內力(大概吧,如果真的有內力的話);再比如完全沒有任何試探的一氣呵成,那是經過排練的是為了視覺效果;還有就是膠著狀態,現實中不會發生,除非是小打小鬧。
但一拳打出去,帶動袖子發出響聲是很正常的,我都能做到,但後來發現這音效是夠裝逼了,但某種程度上分散了力量,還不如光了膀子直接。
控制肌肉的緊與松,是為了在戰鬥的時候既能打出重拳,也能保持速度,同時透過不斷放鬆來保持體力。
五官調動起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據說練武之人的感官比一般人更加敏銳,這是真的,因為練得多了,心思少了,意念就更集中。反應力我覺得比速度更重要,因為速度再快跟不上反應,也只是亂打一氣。
經驗也是格外重要,縱然有不世出的天才,能夠自修成才,但強者往往會選擇不斷的實戰來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這就很可貴了。因為武功有門派之分,能夠打破成見誠心切磋的可不多見。
在此致敬李小龍先生!
練武之人注重下盤,因為力量來源於腿和腰,而且腿的攻擊範圍大,破壞力強。舉個例子,世界聞名的空手道就是以踢擊為主,端的是兇狠異常,關於下盤的訓練,我只曉得必須要穩以及靈活,既能做到身如泰山,也能變幻莫測。
再回到中國武術,有形意拳,內家拳,長拳,寸拳,實在數不勝數,其中注重內在的往往與中醫結合起來,而那些棍法劍法往往注重招式的嚴謹和變化,學起來確實是浩如煙海,不知從何下手。
少林的應該是真功夫,只是從電視上看就知道用的是最拙最苦的訓練,而且我實在不明白翻跟頭以及各種模仿動物的架勢除了浪費體力有什麼用。
武當輕功獨樹一幟,這也是真的,大概道家的人講究隨心所欲,不怎麼追求極致吧,我覺得更接近順應自然的本質。所謂練氣,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