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56式半自動步槍身上的秘密 (第1/2頁)
老三上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毛熊國。
航空器集團米格戰鬥機研發部。
米高楊等毛熊國飛機設計專家,材料專家等聚集在此。
目前正在攻克米格19戰鬥機所遇到的難題。
不久前,毛熊國政府命令米格設計局研製一種飛行速度能夠超越音速並且航程要大於該設計局以前研製的所有戰鬥機。
在此之前,雖然單發的米格-15LL和一些米格-17的試驗型號可在短時間內作超音速飛行。
但是它們都無法持續保持這個速度。
於是米格局提出了SM-1雙發超音速戰鬥機的驗證機計劃,該計劃的主要目標是解決如何持續進行超音速平飛和超音速飛行所帶來的操縱問題,該計劃最終的成果即米格-19戰鬥機。
在裝備雷達的米格-17PF進入毛熊國國土防空軍服役後不久。
蘇軍就發現該飛機的效能不足以攔截約翰牛的堪培拉PRⅢ和鷹醬的RB-57D偵察機。
另外,美軍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改為夜間轟炸,米格-15無法發現並攔截。
因此,毛熊國加速發展在研的全天候的截擊機。
在米格局進行結構設計的同時,亞歷山大.米庫林設計局開始同步進行AM-5渦噴發動機的研製。
由於這是米格設計局首次在截擊機設計中引入雙發概念,為了驗證新飛機的並列雙發設計。
毛熊國試飛員格利高裡·瑟德夫駕駛SM-1在距莫斯科東南56千米的茹科夫斯基飛行試驗中心開始了試驗飛行,試驗結果表明SM-1發動機推力不足。
因此,米格設計局決定為飛機更換兩臺新型的帶加力的AM-5F發動機。
隨後進行的飛行試驗資料證明米格局的並列雙發設計方案是可行的。
但同時也發現了兩臺AM-5F發動機的推力對於一架真正的超音速戰鬥機來說仍然是不夠的,會導致整架飛機的推重比偏低。
?所以,他們要解決發動機材料問題,以及機身材料問題。
另外,米格-19戰鬥機研製中面臨機體結構耐熱考驗,其最大速度下機體表面駐點溫度高達300℃以。
而鋁合金只能零受140℃,必須選用新材料和新工藝。
米高揚設計局想到了選用不鏽鋼和焊接工藝來製造機體的主要結構。
在零攝氏度的空氣中1.3馬赫飛行時,機首與氣流摩擦產生的溫度達到72攝氏度。
而在馬赫2.05飛行時機首溫度升到107攝氏度。
於是,米高揚設計局打算選用塑性好、不易開裂、便於補焊的不鏽鋼和焊接工藝來製造米格-19的機體主要結構。
(預計佔機體結構重量的80%)。
其餘11%為高溫鋁合金和8%的鈦合金。
除機翼採用焊接的整體油箱外,機身的焊接整體油箱結構佔其容積的70%,機體的焊縫長達4000米,焊點多達140萬個。
這是設計理想下的狀態(至於最終成為什麼結果,還得看落地效果)。
不難看出,整體對於技術要求極高。
當然,現在面對米高揚等人的面前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
這種材料哪去找??
而且,超過2.5馬赫的飛機,都要面臨一個問題——“熱障”。
(雖然米格19沒有2.5馬赫,但也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所謂熱障,是高速飛行的飛機與空氣摩擦,導致機體外表溫度迅速升。
超過2.5馬赫之後,飛機表面溫度將超過200度,超過3馬赫則達到300度。
要說300度也不是什麼高溫,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