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省非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廣袤無垠的神州大地上,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其中關於吃辣的方面更是呈現出千差萬別的境界以及獨具一格的地域特色。有趣的是,人們還巧妙地運用“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這樣生動形象的表述來精準對應不同的地域與飲食習慣。
眾所周知,川省憑藉其令人垂涎欲滴的“麻辣”風味當仁不讓地佔據了“不怕辣”的寶座。川菜以麻、辣、香、鮮著稱於世,那獨特的花椒香氣與火辣的辣椒相互交融,形成一種讓人慾罷不能的絕妙口感,無論是水煮魚還是麻婆豆腐,都能讓食客們舌尖顫慄,大呼過癮。而湘省則以其聲名遠揚的“鮮辣”口味榮獲“辣不怕”的美譽。湘菜應是更注重原汁原味,鮮辣可口,剁椒魚頭、農家小炒肉等經典菜餚皆是將新鮮食材與勁爆辣椒完美結合的典範之作,每一口都彷彿開啟了食客們的味蕾狂歡派對。
然而,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國人對於贛省“怕不辣”的精妙形容。這一描述宛如武俠世界中的“獨孤求敗”之境,恰如其分地刻畫了那些對辣味有著近乎痴迷般追求的人群。他們似乎已然超脫了普通意義上對辣度的接受範疇,不僅僅毫不畏懼辣味帶來的刺激,甚至會認為不夠辣的菜品索然無味。用網友的評論來說,這些嗜辣如命之人所追尋的乃是極致的辣味體驗,是那種能夠穿透靈魂、震撼身心的強烈感受。
儘管師傅在前天晚上就提到過“既來之,則安之”,而民間也一直流傳著“入鄉隨俗”這樣一句俗語,可對於陳默而言,要真正去適應贛菜那令人咋舌的辣味,簡直比登天還難。每次當他面對那一桌紅彤彤、油汪汪且散發著嗆人辣味的贛菜時,內心都會不由自主地湧起一陣恐懼和抗拒。那濃烈的辣椒味彷彿化作了一隻只張牙舞爪的小惡魔,不斷地刺激著他的鼻腔和喉嚨,讓他連呼吸都變得困難起來。然而,自己的師傅和同事卻是讚不絕口,吃得津津有味。看著他們大快朵頤的模樣,陳默心中不禁由衷地暗自懷念家鄉的清淡美食,甚至萌發出單位食堂的伙食其實也挺不錯的想法。
不過萬幸的是,雖然這裡遍地是贛省特色美食,可終究也是有著陳默能吃的特產——糕和板栗。
貴溪燈芯糕,其外觀條形整齊、稜角分明,雪白的糕條上還點綴著些許黑芝麻。這東西和大部分地區做的“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基本都是細膩甜口的,帶著點絲絲香味。不過,讓陳默大感稀奇的是,居然有人把它沾著辣醬吃,而他們那種享受的表情還絲毫沒有違和感。
相較於口味,貴溪燈芯糕的來歷更具有傳奇色彩,值得駐足聽上一聽。在民間流傳的故事裡,曾經有個跛足乞丐來到貴溪縣城的“龍興鋪”作坊外,懇請店家給他一處能遮風避雨的地方。店主薛應龍見天色已晚,老人孤苦無依且行動不便,心中憐憫,便吩咐夥計收拾出地方,為老乞丐提供了食宿。可到了第二天日出,薛應龍在店鋪裡卻不見老乞丐的蹤影。正滿心疑惑時,一股沁人心脾的異香飄來。他順著香味尋去,只見作坊案板處隱隱約約有個人影印記,還在案板上發現了一個香料配方。剎那間,他想起近日聽聞的傳說:八仙之一的鐵柺李正在雲遊龍虎山。薛應龍當下斷定,昨日收留的跛足老乞丐必定是仙人,趕忙對著天空虔誠跪拜,感恩不已。自那以後,新增了神秘香料的燈芯糕變得色澤剔透、香氣獨特、令人百吃不厭,“龍興鋪”也藉此聲名遠揚,傳遍四海。
“聽完啦?”
“嘻嘻,難得出趟遠門,總想長長見識的”,陳默笑呵呵的拿出燈芯糕分給了師傅,又分給了牛哥。
“喲,你還真買了!?”
“嗯啊,也不能白聽人家的,好歹聽了一個故事的”,陳默應了一聲。
“誒,果然小年輕好騙”,牛犇搖了搖頭,似乎是覺得陳默花了冤枉錢,原本幾塊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