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第1/2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程不識自己倒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評道:&ldo;李廣將軍的部隊,軍令簡單明瞭,如果敵人發動突襲,就容易陷入困境中,但他計程車兵都非常的驍勇,樂意為李廣而死,這是李廣的人格魅力所在。而我的部隊,雖然法令嚴苛瑣碎,但不容易露出破綻,敵人也不敢侵犯。&rdo;
程不識對李廣的評價是恰如其分,李廣在膽略與勇猛上,天下無雙,但終其一生,他是一員猛將、勇將,不是常勝將軍。
和親剛定,邊關無戰事。
又過了一年。
一封從雁門郡馬邑縣發出的密信,到達了大行王恢的手中。
寫信的人是馬邑縣的一位豪門,此人名聶壹。聶壹是個愛國分子,雁門是兵災極重的一個郡,匈奴騎兵入寇,雁門首當其衝,受到戰爭的摧殘極為厲害。聶壹頗有豪傑之志,志在驅逐北虜匈奴,多年下來,竟然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戰略構想。
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但是聶壹無兵無權,根本是無法實現這個計劃,他只能想方設法把這個計劃構想,傳遞給漢帝國政府。他寫了一封信,但這封信要交給誰呢?
他想到了一個極佳的人選:大行王恢。大行是負責外夷事務的高階長官,而王恢則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堅決反對與匈奴和親。有王恢的支援,這個計劃一定可以直達當今天天子劉徹之手。
王恢展開信件一看,按捺不住一陣的欣喜,只見其上寫道:&ldo;匈奴國剛與中國和親,目前兩國邊關無戰事,此時的匈奴國一定沒有防備心,我們可以利以誘之,使他們深入到中國境內,然後設下重兵進行伏擊,一定可以給匈奴國予致命的打擊,一勞永逸地解決北部的邊患問題。&rdo;
王恢沒有遲疑,當即吩咐左右:&ldo;備車,我要進宮面聖。&rdo;
第三章 生死決戰(上)
【一、馬邑奇謀】
御前會議。
王恢與韓安國正激烈地展開辯論。
大行王恢是位鷹派人物,率先發難:&ldo;如今聖上威德遠揚,四海一統,而匈奴人仍然不斷在邊境製造衝突,究其原因,乃是認為我中國可欺,對我心存蔑視之心。我認為應當對匈奴發動進攻。&rdo;
主和派的領袖,御史大夫韓安國反駁說:&ldo;當年高皇帝受困平城七天七夜,脫險之後,反倒與匈奴和親,這是以天下為重,不存個人私怨,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啊,因此大漢帝國與匈奴汗國在高皇帝、呂后、文帝以及景帝時獲得持繼的和平。如果貿然出擊,那麼和平將遭破壞,邊境再無寧靜之日。&rdo;
王恢冷笑道:&ldo;韓大人還侈言和平!漢匈邊境,警報不斷,士兵死傷慘重,柩車相望,人民流離失所。當年高皇帝之所以沒有報復平城之辱,非能力不足,而是想使久經戰亂的人民得以休生養息,如今民富國強,正好可以一洗高皇帝的平城之辱。&rdo;
拿和平來作幌子,睜眼說瞎話,當然沒有說服力,韓安國心知肚明,於是又找了個理由:&ldo;要深入匈奴作戰,從戰術角度來說,是不可行的。如果我們以騎兵深入,向前推進的速度如果太快,就會有後勤補給供應不上的問題;如果推進的速度過慢,則又沒有辦法捕捉到匈奴的主力部隊,勞師而無功。&rdo;
王恢呵呵一笑,胸有成竹地說:&ldo;我所說的進攻,並非是深入匈奴境內的長距離奔襲,而是伏擊戰。匈奴單於貪得無懨,正好可以可以利以誘之,使之深入,我則挑選精兵強將,埋伏於險要之地,待匈奴單於落入羅網,則包圍分割,全殲敵軍,一舉消滅匈奴主力,生擒單於,如此則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北方邊患。&rdo;
韓安國無話可對,轉身對皇帝劉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