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先生,往海外寄信,要是不怕信件遺失,最好還是去美國客郵處寄的好。”
說完話立馬裝作不認識程諾的樣子,將其趕走。
客郵處,是郵政局的下屬機構,負責海外信件嗎?
當然不是,程諾在出去後很快就打聽道,這是正兒八經地地道道的美國政府機構,就開在了東交民巷。
而且說起它的來歷,程諾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這個客郵還得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算起,正兒八經的清政府的鍋,
萬國郵聯一個國際性郵政組織,早在1878年就曾向清政府邀請其加入,協調各國間的郵政通訊問題。
但此時的清朝郵政系統被一個叫赫德的英國人掌控,在他的哄騙下清政府竟拒絕了邀請,表示加入時機不成熟,要置身於世外。
這種想法顯然是過於天真,你不來是吧,那我主動過去。
各國紛紛在國內建立客郵處,處理國際間通訊,清政府無權檢查。
於是乎鴉片、嗎啡等毒品走私進一步氾濫,很多文物也逐漸流失到海外。
等到清政府反應過來時,早已為時已晚,想取締時人家明確告訴你,因為你不加入萬國郵聯,所以沒辦法與其他國家進行國際通訊,為了國際合作必須保留。
無奈,清政府想申請加入。
當初是你對我不理不睬,現在又想用真愛,把我換回來。
那必定是不現實的。
在英國人赫德的壓力下,又一次申請失敗。
直到清政府倒下民國建立,1914年才正式加入萬國郵聯,接著1918年,加入國際互換保險信函及箱匣協約,最後1920年加入國際郵政匯兌協約,這樣才算正式與國際郵政接軌。
中間足足折騰了半個世紀,真是一把心酸一把淚。
而作為國內郵政屈辱代表的客郵處,直到抗戰結束,才算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此時國際信件往來,還是首選客郵處。
美國客郵處門外。
看著手中的回執單,程諾搖搖頭,心裡滿是惆悵。
信雖然是寄出去了,可怎麼看都覺得彆扭。
這就好比我在家跟朋友打電話,居然要經過陌生人的同意,屬實不可想象。
終究還是太過稚嫩,想法過於簡單。
民國之大,大在有著114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僅次於毛子。
民國之小,小到每一張郵票、每一根火柴都有外國人的影子,處處拿捏。
諸如洋車、洋傘、洋瓷盆、洋鹼、洋灰等口語化名詞在後世還在使用,影響力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隔了一個世紀還未完全消弭。
未來發展又該如何是好
不,他可是掌握了未來一個世紀的科技發展大致走向。
一人之力有何懼?背後可是有著打不垮的四萬萬同胞,有信心提前將ade cha搬出來。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