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文道之昌,天魔考生 (第1/4頁)
從南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論何時何地,在外面維護自己家鄉是遊子的首要責任。
那文官可能並沒有歧視貶低的意思,但周柏還是認真回答道:“定州立起州鼎已有百年,文運積蓄至今同樣是百年,這麼長的時間,定州早已不是北狄之地。”
“大人此次或可見證歷史。定州文道之昌,當從我輩開始!”
“我的意思是你何不養望幾年,哎……”負責登記查驗身份文書的官員看著周柏的履歷,覺得可惜,就差把毛躁兩字說出口。
歷史上“連中六元”進士及第者,還如周柏這樣小的,屈指可數。
特別是近幾朝,氣運體制越發穩固,文才氣運缺一不可,更是一個“神童”也沒出現。
然而很快官員便想起什麼,他剛才忽視了周柏之前擲地有聲的幾句,好熟悉。
這話不是周柏的原創,而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是有典故可循的。
現在繁盛無比,進士數量居於首位的江南諸州,在曾經也不過中原人眼中的南蠻之地。
古代中原王朝以中域諸州為天下中心,稱周邊四方為夷(東)、蠻(南)、戎(西)、狄(北),普世思想就是除開中域沒有好地方。
即使當時江南開闢已有兩朝六百餘年,設官置署悉如中域,但所有中域人依然覺得那邊是南蠻之地,非常人所能居。
殊不知,在三朝更迭的過程中,常有亂世,無數人才乃至大儒南渡淮江,早已興起另外的文脈。
只是朝廷一直未曾向江南開放科舉,是以文道氣運一直未曾分流多少過去。
一位江南本土的讀書人範文,就此聯合萬民上書,這才獲得平等的科舉權力,於江南設定同樣的各級考點。
這一點讓當時的中域讀書人滿是嘲諷,認為一些蠻子也想和他們同朝為官是異想天開,簡直侮辱“讀書人”這個詞。
然而,江南科舉一開,天下文氣頓時翻滾。
縣試、郡試、州試、鄉試,每一級考試都能引動無數文氣偏轉江南。
很多朝廷官員不敢相信,認為有蹊蹺。
直至會試報名時,為江南舉子錄名的官員還是瞧不起他們,說出了不少難聽之言。
江南舉子們義憤填膺,於禮部門口靜坐,圍觀者甚眾,使得禮部尚書都被驚動,前來安撫處理。
當著禮部尚書的面,範文說出了那句名傳千古的話:“開江南文道之昌,自我輩起!”
最後,江南第一屆舉子參加春闈,就有六人進士及第,包括範文。
這一次就彷彿應了範文的話,從他那一代開始,江南人在科舉一道的分量越來越重。
時至今日,文運恐怕已有一半在江南之地,說文道昌盛一點也不過分。
也或許是這樣的先啟之語,讓範文得冥冥氣運加身,成為正史明文記載的飛昇大儒之一。
甚至有小道訊息傳言,天庭中似乎有個姓範的半聖。
眼下週柏神色認真地回應,似效彷範文這樣的先賢,倒確實把這禮部文官鎮住了,生怕再多嘴,自己也成為史書上的笑柄。
在神京城哪怕很多人都會一點觀氣法,但潛規則是一般不用。
不僅是攝於龍氣忌諱,還因為這裡臥虎藏龍,誰都有可能是氣運鼎盛的貴人,一個不小心就得罪了。
“周舉人,你的所有資訊核驗無誤,這就給你登記報名。”這時禮部官員的態度突然變得溫和,而且效率極高。
倒不是他觀氣看到了周柏有進士之象,而是他得到了坐衙神靈的提醒。
身份無誤,不過似牽扯諸多氣運因果,應是定州未來攪動風雲的人物之一。
剛才說“定州文道之昌”也有引動定州文氣的跡象,這說明在一部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