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而言之,社會有兩種:有能以人力控制者,有不然者。立乎今日以觀往古,能以人力控制者,蓋惟孔子所謂大同之世為然。小康之世,則承其遺緒者也。自小康之治雲遙,凡事一任其遷流之所至,遂成為各自為謀,弱肉強食之世界矣。欲正其本,非劃除黨類(class)不可,此固非漢人所知。而既有黨類,即利害相反,而終無以幾於郅治,又非漢人之所知也。其爭欲以吾欲云云之策,謀改革之方也,亦宜矣。
以上就國內言之也。若言國外,則異民族林立,上焉者宜有以教化之,使之偕進於禮義,下焉者亦宜有以懾服之,使不為我患,此亦當時之人,以為當務之急者也。《史記&iddot;律書》曰:&ldo;高祖有天下,三邊外叛,大國之王,雖稱蕃輔,臣節未盡。會高祖厭苦軍事,亦有蕭、張之謀,故偃武一休息,羈縻不備。歷至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曰:南越、朝鮮,自全秦時內屬為臣子,後且擁兵阻厄,選蠕觀望。高祖時,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今陛下仁惠撫百姓,恩澤加海內,宜及士民樂用,徵討逆黨,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會呂氏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戰慄慄,恐事之不終。且兵兇器,雖克所願,動亦耗病。謂百姓遠方何?又先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自謂能?今匈奴內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1)今未能銷巨願,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休寧北陲,為功多矣,且無議邊。&rdo;此可見秦皇、漢武之開邊,亦非其一人所為也。語曰:英雄造時勢,時勢亦造英雄。時勢造英雄,屢見之矣,英雄造時勢,則未之聞。所謂英雄,皆不過為一時風氣之所鼓動而已矣。
第二節 儒術之興
中國自漢以後,儒術盛行,其事實始於武帝,此人人能言之。然武帝非真知儒術之人也。武帝之侈宮室,樂巡遊,事四夷,無一不與儒家之道相背。其封禪及起明堂,則惑於神仙家言耳,非行儒家之學也。然儒術卒以武帝之提倡而盛行,何哉?則所謂風氣既成,受其鼓動而不自知也。
《漢書&iddot;武帝本紀》:建元元年,冬,十二月,詔丞相、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丞相綰衛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此與後來之立《五經》博士,建元五年。為置弟子元朔五年。同其功。利祿之途,一開一塞,實儒術興盛之大原因也。(2)而武帝於其元年行之,《贊》所由美其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也。《董仲舒傳》雲:&ldo;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對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rdo;案本紀: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五月,詔賢良,於是董仲舒、公孫弘等出焉。仲舒對策,事在五月,而十一月已舉孝廉,則不得雲仲舒發之。《通鑑》乃係其事於建元元年,雲不知在何時,惟建元元年舉賢良著於紀,故系之。又疑紀言是年十一月初舉孝廉為誤。見《考異》。後人並有謂仲舒對策,實在建元元年者。然《封禪書》謂建元六年竇大後崩,其明年,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3)《漢書&iddot;郊祀志》無此四字,蓋為鈔胥所刪,昔人鈔書,隨手刪節處甚多。自唐以前,《漢書》之傳習,較《史記》為廣,故其見刪節亦較甚。《史》、《漢》相同處,《漢書》辭句,率較《史記》為簡由此。後人謂盂堅有意為之,據之以言文字,則大繆矣。古人著書,襲前人處,率皆直錄,事有異同,亦不刪定,如《漢書&iddot;陳勝傳》襲《史記》至今血食之文是也。何暇刪節虛字邪?則弘之見擢,確在元光元年。紀言弘事不誤,其言仲舒事不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