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處自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細節。
……
1922年。中華民國的電子計算機研究中心內,用電晶體和矽片等原件,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塊積體電路。
中華民國的電子計算機技術,直接跨越到了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的高度,不過突破的只是核心技術,邊緣技術還處於大幅度的空白階段。
但是核心技術的突破才是主要的。
電子計算機工程顯然是一個大工程,這個電子計算機研究中心位於甘肅酒泉,參與這個工程的人員達到了八萬人。
從程式設計到半導體材料製造,等等配套的人員、技術都紛紛出現。
但是真正知道在研究什麼的人,卻只有接觸到了電子計算機的那少部分人,其他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研究什麼,他們只是按照任務要求,完成區域性的準備、研發。
這個電子計算機對於中華民國來說有重大的意義,因為電子計算機對於人類生產力的提升有巨大意義的。
任何科研活動,普遍都離不開計算,甚至是海量的計算。如果靠人力來計算,不僅耗時耗力,還容易算錯。
就如研究核裂變技術,就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
如果中華民國能夠研究出執行速度更快的計算機,那麼相當於在進行某項技術研究時,要算一個月的計算量,幾分中內就可以算完,從而使科研速度大大的提升,科研成本極大的縮減,從而帶動其他領域的技術飛速發展。
而且計算機還可以用於軍事計算,從而使參謀部能夠快速的得到各種資料,以提高指揮效率,並提高反應速度。而時間,往往是勝利的基礎。
江渝甚至是親自主持電子計算機的研發,由於他的jīng確指揮,各配套單位對各自任務的攻關幾乎沒有走什麼彎路,攻關速度極為驚人。
此前,中華民國已經將電晶體計算機研發了出來。目前已經制造出了十幾臺成熟的電晶體計算機,運算速度在加減法方面,一秒可以完成5000次計算,平方、立方等計算方面,一秒可以完成50次。
這十幾臺電子計算機成為了中華民國的絕密,但是不進行應用。就相當於是無效,因此江渝將這些計算機分配給全國各區域的研究基地,在這些研究基地內成立絕密的計算中心。
各研究中心、研究所需要計算什麼複雜的東西。就可以送到計算中心去,而這些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根本就不知道計算中心內有電子計算機。他們只是發現,這個計算中心的計算速度極快,讓他們得到了一個又一個極為興奮的資料。
以往他們要得出這些數字,都得花費極多的時間,往往計算一個資料,需要動用幾十人、上百人。一些大型的研究工程,動用的計算人員甚至超過了上千人。此前每一個研究基地,起碼有幾千名數學專業的人員。在不斷的從事著計算再計算的任務。
如今的計算中心,卻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出他們想要的資料,他們卻並不怎麼驚訝,因為之前這些資料都是交由江渝計算的。江渝腦海中能夠連線後世的網路。也可以對這些資料進行快速的計算,因此他們早就習慣成自然了。
這十幾臺電子管計算機的應用,使中華民國的科研速度快速提升,成本也降低了不少,但是江渝卻是有點看不上這些電子管計算機,這些電子管計算機實在太笨重了,就算是發展到了極致,還是很笨重。而且xìng能連後世的手機都比不上,但是卻使他從各種計算任務中解脫了出來。
但xìng能太差。還是主要問題。
因此江渝決定向積體電路計算機跨越式發展,積體電路計算機雖然沒有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xìng能高,但是卻也是1964~1971之間的技術,屬於第三代計算機。
第三代電子計算機即是將三種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