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貂與鹽 (第2/4頁)
一萬隻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毛色越純正,毛質也更佳。在紫貂那黑褐色的皮毛中,如果隱藏著均勻的白色細毛,則被稱為“墨裡藏針”,十分名貴。
每年天降大雪,河水結冰之後,捕貂的獵戶就會趕著馬拉爬犁、狗拉爬犁,裝載著帳篷、食物用品,帶著幾條獵犬進山林裡去捕貂,一直要到十二月或第二年春天才能返回。
在冬季捕貂,整個捕獵過程充滿著危險,這種危險不是來自於貂,而是來自於山林中的其他猛獸和種種意外,比如老虎和野豬,還有冬眠的熊。
每次在獵貂前後,都要舉行祭貂神和謝貂神的儀式。祭祀貂神是由“貂達”(獵貂人的首領)來主持祭祀。
“貂達”在祭祀貂神時,既不能像薩滿一樣繫著腰鈴、也不會擊打神鼓、更不能拿著貂套子,主要是因為貂神膽小,怕驚擾到它。
他們只是用酒灑地,然後燒香供奉在貂神的神位前,升香時要看香菸的指向,如果香菸飄往東面,則意味著東方有貂,可向東行狩獵。若香菸飄向南面,則是指示南方有貂,可向南方狩獵。
庫爾喀齊人和費雅喀人對捕貂都有訣竅,所謂“打貂要打生,用網不用箭”。
(清初被流放至寧古塔的楊賓在《柳編紀略》上也有記載。貂鼠一般穴居在松林中,或土穴,或樹洞,獵人先把獵網蓋在穴口之上,再點上溼柴火,把濃煙往洞裡燻,當貂受不了煙燻時就會從洞中逃出來,自投羅網;更極端的則是直接把貂用煙燻死,然後砍倒大樹取貂。)
每年的“賞烏林”後,三姓和寧古塔的都統衙門將之前收訖的合格的貂皮,登記造冊,派遣甲兵專程押送至京城;同時兩地的都統衙門還要向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呈報,詳細說明貢品的數量和毛色。
而清廷之所以需要這麼多的貢貂,還是為了尊卑有別。而貂皮服飾則代表了當時的社會地位。無論是貂皮襖、貂皮大衣、尖纓貂帽、貂鼠團帽,凡是與貂皮有關的,只有高階官員才有資格穿。
劉勝聽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年月不是隨意就能搞到貂皮的;這還不如未來呢,起碼有養殖的。
三人說話間,平太跑過來了。他走近一看,這兩人完全不認識;又見到劉勝和魯壽山正跟對方說著什麼,也就沒有上前,而是停在了勝海舟的身後等著。
過了一會,劉勝轉身回來問勝海舟,以前是怎麼換鹽的。
勝海舟則回答沒有換過,上次給雅爾哈的是贈送的。
劉勝雖然脾氣有時過於急躁,終歸還是個厚道人。他估摸了一下對方帶來的皮子,就讓勝海舟去找利吉,取了一大袋子食鹽過來。
一百斤!
瑟爾丹和額魯看著面前的這一大袋子鹽,兩眼發直,陷入呆滯。這麼多,都是鹽?
他們平時買鹽都是去琿春城裡;或者偷偷去海邊的漁村裡找恆吉換鹽,雖然每次也換不了多少。
清代中早期的時候,東北是有鹽場的,就在今天的營口,共設有六個分場。不過這裡的鹽瑟爾丹他們是吃不到的,每年都要作為貢品進貢到宮裡(年貢六萬八千斤,乾隆五十年增加到八萬八千斤)。
琿春這裡的鹽其實是從朝鮮買的。每年十月,寧古塔就派人去朝鮮國的會同府,購買鹽、牛羊馬匹乃至布匹。而朝鮮國則專門派遣一名官員在會同府等候交易。(曾有記載,會同府比寧古塔還破舊不堪。)
買來的鹽運回寧古塔後,便按戶籍分配給寧古塔和琿春的各家滿人。滿人們拿到鹽後,則對外售以高價,一般老百姓根本吃不起。
(發配至此的那些漢民就更別說了。他們將芥菜疙瘩煮熟後放在熱炕頭,等菜湯自然發酵。發酵之後則刮取湯麵的白霜,再用水侵火烘之法,多次製取之後,就成了代替鹽的鹹漿。)
瑟爾丹開啟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