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小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白厭倦了寫無休止的應制詩詞,也厭煩了終日寫些歌功頌德的文章。
他的夢想是治國安天下,是成為名垂千古的輔弼之臣,而非那個讓他自己都刻意去迴避的兩個字——
佞臣!
現實與理想總是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在這種心有不甘下,李白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開始終日買醉。
但喝酒誤事這句話,從古至今都適用。
有一次玄宗皇帝和楊貴妃泛舟白蓮池,召李白前來作序。
恰好李白這時候已經喝到不省人事了,是皇帝身邊的太監高力士扶著登船。
打工人往往就是這般無奈,一次在大領導面前出了洋相,可能你在公司裡的晉升通道,就此關閉了。
李白從這一天往後,就很少接到讓他寫詩作賦的奉詔,曾經破格給予他使用的許多優渥待遇,也被一一收回。
特別是在賀知章告老還鄉,離開權力中樞後,李白更是沒了這座宮中的大靠山,徹底淪為邊緣人物。
要知道,賀知章可能是宮城內最欣賞李白的人了,他和李白稱得上是格外地意氣相投。
比如,兩人在詩詞一道上,都是才華出眾的人物,賀知章憑藉一首《詠柳》,名動天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除此之外,他們還都同好飲酒,杜甫曾寫作一首《飲中八仙歌》,將當時公認的八個最愛喝酒且名氣最大的人物,羅列在一起。
其中,說賀知章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說李白是【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嗯,李白不受玄宗皇帝待見的原因,或許在這首詩裡就已經揭曉。
玄宗皇帝估計心裡想,這世上竟然還有比我更狂的人?
賀知章的離去,對李白而言,不僅是意味著宮中少了一座靠山,更是少了一位好朋友,一位難得的知心人。
宮廷裡,放眼望去,魑魅魍魎,一個個都醉心於權利的旋渦,彷彿人人都戴著面具,說真話的寥寥無幾。
於是李白也生出了去意,他上書玄宗皇帝,請求還山,早就看他厭煩了的皇帝,自然是痛快批准。
即日恩准,賜金遣還。
雖然是自己提的離職,但眼看領導眼睛都不多眨一眼,就爽快批准,李白心裡還是感到了陣陣失落。
李白脫下了翰林錦袍,重新穿回了那套他熟悉的布衣葛服,緩緩走出了長安城。
五月,四十四歲的李白和三十三歲的杜甫初次見面,兩人都處於失意的時刻,李白被遣金歸還,而杜甫則是科舉落第。
這次會面也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話,詩仙與詩聖的交匯,在星空之下,顯得璀璨奪目,熠熠生輝。
後來,在梁園高適也加入到隊伍之中。
三人後來還拜訪了李邕,沒錯,就是那個曾經被李白寫在詩名上痛罵的李邕。
不過,那時的李白,年少輕狂,自詡大鵬,有凌雲之志,對世間萬物都不屑一顧。
而此時的李白,對當初的那些許芥蒂,卻早已釋懷。
甚至,後來李邕含冤而死,李白還寫詩替他鳴不平——
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
舍罪警風俗,流芳播蒼瀅。
時間啊,它真是一味奇藥,能讓年少時的仇恨淡化,能讓過去的死結解開。
或許,這就是人要向前走的意義吧?
後來,李白和杜甫分別,互相贈詩。
杜甫寫的詩是——
痛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