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心追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斯誓願效命於嬴政,嬴政自然很開心,但反過來嬴政也不會完全信任剛剛才見面的李斯,還要多些試探。 越是有才華或者能力的人就越是讓人忌憚,帝王對臣子更是如此。但嬴政的這份防備,並不會輕易的表露出來。 “先生請再指教一二,如何?”嬴政誠懇地說道。 “王上,咱們是繼續聊天下之事,還是探討王權的問題呢?”李斯悠悠問道。 “王權之事不急一時,需緩圖之,可以日後慢慢商議。”嬴政說道,“寡人想知道先生對天下之事,還有何高見。” 這一點到是出乎李斯的意外,他本以為嬴政會對王權的歸屬特別在意,卻不料嬴政抓住這個問題刨根問底。 “王上,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的國力穩步提升,已在七國之中成為最強之邦,到了六國需要合縱才能相抗的局面。”李斯分析說道。 嬴政笑了笑說道:“合縱只是小國尋求大國保護的一種手段,若秦國與楚國或者趙國這樣的強國開戰,即使他們不合縱,秦國也不一定能佔得多大的便宜。” “那王上可知,為何秦國在與六國的交戰中,始終處於均衡狀態,而打不開局面呢?”李斯問道。 “這個問題困擾大秦已久,就連當年的戰神白起,也只是攻佔了些城池,卻未曾秒掉任何一國,寡人也仔細想過其因,但不得其解。”嬴政說。 “大秦男兒勇猛善戰,之前更有白起這樣的常勝將軍,可謂實力超群。”李斯說道,“但常勝卻未滅掉任何一國,究其原因,只是一字之差而已。” “是哪個字?”嬴政問道。 “或戰或滅。” “此話怎麼講。”嬴政眉頭一挑,又問道。 “各諸侯之間互有殺伐,但自從三家分晉之後,除了偶有小國被強國吞併,還未曾有強國被滅國的先例,王上可知其原因?”李斯還是一臉的從容。 “寡人認為,各國相互制衡,一旦一國有危機,即向他國求救,而援軍往往救其於危難。即使援軍依舊不敵,該國還有質子,王妃等可以和談的籌碼,最後割讓些城池,賠些錢款也就無事了。所以,戰了又和,和了又戰,即使打不贏,也有很多自保的方法。大秦也不是戰無不勝,這些路數寡人自然也懂。”嬴政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以說,各國之間的戰爭,只能叫做爭奪利益的戰役,而算不得亡國亡族的戰爭,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縱然再打上百年,也還是現在這種局面。”李斯說道。 這是有退路和沒有退路的區別。 “先生覺得,哪裡應該改變?”嬴政總是迫切想知道答案。 “那草民就說說自己的見解。”李斯清了清嗓子,說道,“戰爭所依仗的並不僅僅是軍隊打仗的軍力,還有很多影響戰爭結果的要素。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可見軍糧對一支軍隊,一次戰爭的重要性。而連年不斷的征戰,使得各國的國庫儲備並不充裕,而無法擔負起長時間的消耗戰爭。所以,目前的各國戰爭,基本都是短時間決出勝負的。” 嬴政認真地點點頭,說道:“的確,幾百年來,列國之間很少有持續很長時間的戰爭,大多都是打不贏就退兵了,時間一長,誰都消耗不起。” 李斯笑了笑,又說道:“所以說,戰爭真正比拼的,是國力。國力儲備不足,當然只能進行短暫的戰役。但短時間可以滅一國嗎,顯然不可能。如果真的想進行滅國性的戰爭,就必須有充足的糧食儲備,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糧草不足,則戰爭進行的仍舊毫無意義,割地或進貢,這其實都不是滅國戰爭的最終目的。而充足的糧食儲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與其頻繁的出戰各國,不如養精蓄銳,一擊滅其國。” 嬴政聽的呆了一下,像是在深思,轉而高興地笑了起來:“先生說的真是太好了,現在各國的戰爭確實不足以傷其筋骨,要麼不戰,要戰就要滅其國。” “其次,滅國的前提條件是攻陷其城池、關隘,而並非野外的陣地戰。”李斯說道,“而就目前的兵器和攻城器械而言,不但效果不佳,還會增加軍士攻城時的傷亡率,所以研製更好的軍械,是攻城戰能夠獲得優勢以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