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假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的回應引起將軍們的不滿,眾人開始絞盡腦汁想辦法,試圖將這些戰象編成軍隊塞入東徵軍中,卻全都被亞歷山大否決了。最後,亞歷山大擺手道:&ldo;沒有戰象我們不照樣也走到現在了?打仗講究快、準、狠,象兵雖然防禦力量強,但笨重又不易指揮,用這些我們本來就不擅長的東西,反而會成為累贅。就帶它們上路運物資好了。&rdo;
這個想法只好作罷。
為了加快速度,在這裡,亞歷山大提出了個大膽的策略。他撥給赫菲斯提翁和另一名副將坡狄卡斯三個旅、一半自己的侍衛兵以及全部的僱傭兵,命他們直接朝印度河方向進入相對來說更加好走的平原地區‐‐樸西勞提斯地區。這樣一來,赫菲斯提翁他們的行軍速度會更快,提前抵達印度河,可以考察一下河流狀況,好想辦法過河。而他自己,則選擇帶著剩下的將領們輕裝上陣,沿著崎嶇的山路一路將這些城鎮攻佔。
亞歷山大的提議立即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激烈反對。
連呂辛馬庫斯都忍不住道:&ldo;亞歷山大,你難道不想活了嗎?&rdo;
然而亞歷山大意志堅定,心意已決,竟然很快說服了眾位將軍。當然,這裡頭除了亞歷山大口才很好這種內在原因外,也不能排除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從菲羅塔斯、拜蘇斯、喀山德和克雷斯特相繼被他以各種手腕整治後,沒有人敢強硬地堅持自己的看法了。很多人終於明白過來,他們眼前這個男人已不再是那個十九歲從父親屍體上爬起來一臉淚痕的稚嫩青年,而是個有毅力、雙手沾滿血的帝王。
很反常的是,一向最關心亞歷山大安危的赫菲斯提翁也沒怎麼反對,相反,一領到命令他就開始著手部署。赫菲斯提翁於工程建築方面是行家,很顯然亞歷山大將此次渡河的希望寄託在赫菲斯提翁身上。
我倒是覺得亞歷山大這個決策是明智的。印度屬於熱帶,又是季風氣候,春天即將過去,如果不加緊速度趕在雨季之前到達印度河彼岸,恐怕暴雨頻繁,水量上漲,印度河也會泛濫。到時候再想率領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過河,只會更困難。而這種氣候對於習慣了乾燥的馬其頓人和希臘人來說,無疑也將是一場猝不及防的災難。關於戰爭,沒有什麼比天時地利還要關鍵的因素,所以即便知道這一點,我也對此無能為力。
我在等,我知道,很快,這條看似永無盡頭的東徵之路就要到達它的終點了。
第75章
西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開始在印度擴充套件疆土。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抵達希達斯皮斯河附近,與赫費斯提翁一隊勝利會師。
326年5月,他的愛馬牛頭終於以30歲的高齡死在了戰場上。那場著名的戰役,在後來的史書中被命名為希達斯皮斯河戰役。
這一年亞歷山大同樣也是30歲。
我永遠也無法忘記這場戰役,因為我在營地裡接到了亞歷山大的死訊。回來的通訊兵說他在戰場負傷,重傷死去。
很多人,包括士兵和將領都愣在那裡,不一會兒,這些男子漢們全都像個失去了家的孩子般慟哭失聲。他們一方面為自己國家的偉大君王突然客死他鄉感到難過,另一方面又在擔心沒有了亞歷山大,誰能帶他們回家。且不說這一路領過去的、表面歸順,可內心卻很可能只是在忌憚亞歷山大威嚴的各國僱傭兵和戰俘們,就算是他們內部,也並不是完全團結的。將領們的威望不相上下,亞歷山大死後,誰來統帥全軍,這是個太嚴峻的問題。
而我只是一片茫然,扶著營帳的柱子慢慢朝外走。我覺得這像是老天開的一個玩笑。這不是真的,他怎麼可能死在這裡?別開玩笑了,他還得返程前往巴比倫,他還得回去娶斯塔蒂娜,他還沒擁有自己的孩子&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