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陸並沉,道若餘燼,雖不肇於此時,亦今日域內、凡所智勇之士、不忍直視之浩劫!”
寬闊的廳堂中,一名身材魁梧、高鼻深目的中年人於木榻上側臥,正是西朝大行臺宇文泰。
宇文泰神情原本有些陰鬱,當聽到書吏誦至此處的時候,臉色才又變得和緩一些,開口說道:“文雖不名,講理還算通暢。惠保如果進言止於攻訐,那是我看錯他了。”
“阿叔這麼說,請恕我不能認同!此書前言,哪一字不是事實?趙貴他才不配位,連累大軍功敗垂成,作孽又豈止葬送橫屍邙山那幾萬將士?”
堂下一名三十左右的年輕人正自跪坐,聽到這話後便忍不住開口道,眼眶也迅速變得通紅:“可憐我阿摩敦至今流落賊境,生死榮辱俱不能知。本以為兵進虎牢後,或有一二可能接回供養享福,卻仍被這個鄉義敗類敗壞良機!”
年輕人名叫宇文護,是宇文泰兄長宇文顥之子,原本作為左軍趙貴的部將參戰,左軍撤退後留守潼關收攏敗卒,今又作為若干惠信使返回華州報信。
宇文氏也有多名親眷流落東朝,其中就包括宇文護的母親。
因此宇文護聽到若干惠這奏書前半部分對趙貴的控訴時,情緒也是大受感染,對趙貴的厭惡加深:“此戰中軍、右軍將士用命,左軍卻因主將畏縮、群徒失勇,我身在陣中,有眼能見,若非左軍……”
“你住口罷!今番用兵,在陣多少你的親長上官,都比你智力用深,也比你更悲痛失敗!”
面對自家子侄,宇文泰也不再掩飾心中情緒,講到之前的邙山敗績,神情亦有憤懣憂悵。
但見到宇文護滿臉淚痕,他也只是嘆息一聲,不再繼續斥責,抬手道:“繼續誦讀。”
“方今立朝,大行臺得擁重器,俯治以仁,失鄉之徒,統之以義,關西父老,陳之以禮,新舊附者,約之以信。道之大焉,無所不覆,沐之者,不殊種類,無論尊卑,用之大則大,用之狹則狹,唯大行臺以裁!”
聽到這裡,宇文泰眸光一閃,再次叫停書吏,在木榻上坐直了身軀,俯視著宇文護沉聲道:“這樣的見識,已經不是惠保器量之內,也非他麾下群僚能說,是什麼人為他捉筆?”
宇文護這會兒還沉浸在骨肉分離的悲痛中,聞言後只說道:“聽說是關前抓捕的一名東州逃客,是高仲密下屬的一個事員。因高仲密被趙貴抓捕,投身領軍帳內懇請進言。”
“東州才士稠密,確比關西人物可觀啊!”
宇文泰聞言後嘆息一聲,言語神態間都透出一股羨慕,繼而又示意書吏繼續讀下去。
“古來凡大治術,列甲於鄉、藏富於民,洽之以道、率之以法,恩威兩用、無往不利!亡秦者,非楚也,鹿亡國中,得道者擁。盡地利,申士氣,頑賊雖兇,不足慮也。士氣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引而聚之,則道昌矣……”
宇文泰聽到這裡,神情又變得有些不自然,視線在堂內眾人身上游移一番,有幾分被人窺破心意的侷促,片刻後才冷笑一聲,說道:“本以為是有幾分真知宏器,原來也原來也只是一番妄人狂言!”
“是啊,甲兵是王朝根本、克敵利器,列甲於鄉,一定會強徒好鬥,遺富於民,世風必然奸猾乖張。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古書裡的定論,豈是得道失道的虛妄之說能質疑推翻!”
宇文護聞言後連連點頭,道或不道,本就不是什麼切實具體的議論,他所見世道之內桀驁稱豪者,人馬精壯便是最根本的道理。
“你也知道亡秦必楚?那你來說一說,楚何以亡秦?”
宇文泰雖然少不知書,但隨著權威日重,也越來越注重經義學術,並不希望麾下盡是蠻勇而不知書的武夫,對自家子侄也常常說以經史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