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老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的道。
出發前,做了分工。寒露四兄弟負責車輛馬匹和犬隻,黃攀、安允才負責採買。趙璂和成忠全負責掌勺,黎雲勝和田惠元、劉洋負責柴火及安全,趙瑋和柳淳負責洗刷器皿。
一行人到市鎮買了幾匹馬,購了一輛車,還採購了一大批生活物資,浩浩蕩蕩的奔向泰山。
臘月初一,三輛馬車,六騎人馬終於來到仰慕已久的泰山。一行十三人中,只有柳淳和黎雲勝來過。寒露霜降四兄弟自願留下看管車馬,黎雲勝也跟著留了下來。
五嶽為群山之尊,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相傳遠古時期,黃帝曾登過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後列朝列代都有帝王到此封禪致祭,刻石紀功。
除帝王將相外,千百年來,亦有眾多文人名士都向往登臨泰山,飽覽神州第一名山,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如春秋時的至聖孔子、和聖柳下惠、史聖左丘明、樂聖師曠、名相鮑叔牙,秦漢之際的淳于越,西漢的司馬遷,東漢的張衡,三國時代的曹操、曹植父子、晉代的陸機,南朝詩人謝靈運,唐代的李白、杜甫、劉禹錫,宋代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歐陽修、蘇轍、蘇軾、趙明誠與李清照夫婦、石介、孫復、胡瑗、辛棄疾,等等。
九人沿著登山大道逐級攀登,過鬥母宮、越回馬嶺,經步雲橋、十八盤,穿南天門,最後停步玉皇頂。安允才和柳淳二人時不時的吟誦幾句前人歌詠泰山的詩詞。石壁上各種字型的題刻,讓人目不暇接。
“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這應是所有人的感慨。幾人在玉皇頂停留不過一柱香的功夫就往回返。
上山容易下山難,那是針對普通人,對趙璂他們來說就不是事兒。冬天的泰山遊人稀少,九人下山的時間只用了上山時的一小半就已至鬥母宮。走在前面的劉洋發現,車馬旁邊好像多了幾個人,他招呼了一聲後,縱身躍了出去,後面的人陸續跟上。
四個身著製作粗糙、毛色卻純正的皮袍男子。每人的肩膀上都停著一隻白褐相間的似鷹非鷹的大鳥。大鳥目光尤其銳利,雙爪強健,神俊無匹。腰間都還插著二尺左右的短刀。他們頭髮微卷,自然的散披於肩,顴骨突出,厚唇大鼻。其中一個年紀較小的,正用生澀的中土官話與老黎交談。
四人看到一群人從山上飛奔而至,都不由得後退兩步,三個年紀大的把那個年輕的圍在中間,手也放在腰間的刀把上。
“老黎,咋回事兒?”劉洋隔老遠就發聲問道。
“這幾人從北方大海的‘苦葉島’來,說要去巴蜀找一個人。另外他們想用他們的大鳥同我們換獒。大約是這個意思,他連說帶比,我才明白。”黎雲勝道。
“去巴蜀?”剛剛穩住身形的趙璂問,後至的人也都充滿疑惑。
那四人也明白了這些人是一夥的,應該都不是壞人。慢慢的鬆開了手,雙眼仍警惕的打量著人群。
“苦葉島,我聽說過。那是極北的汪洋中的大島,一年當中有一半的時間都被冰雪覆蓋。在唐代曾歸中原統轄。”安允才道。
趙璂也點了點頭,在書上看到過關於苦葉島的記錄。師父仲棠先生在講述歷代疆域時也曾提及,語氣中透露著有機會想去實地看看的意思。
“喂,你們四人誰是主事兒的?出來答話。”柳淳站到他們四人前說。
“工資,窩時。”那個年輕人從三人圍成的圈中走出。
年輕人應該年紀較小,唇邊只有很短的絨毛,還沒有長成鬍鬚,臉色灰暗,毫無光澤,眼神充滿無助與希望。不知是長途跋涉沒休息好,還是精神壓力大,整個人顯得疲憊不堪又不得不硬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