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同聲翻譯器與探索計劃(求首訂!!!) (第1/3頁)
新手釣魚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日後。
薪火營地語言專案組研究室內。
營地的主要幹部匯聚一堂。
林子明有些好奇的打量著一個黑色的小方盒子:
“馬教授,這玩意真有用?”
一旁的馬寧朝他撇了撇嘴,雙手交叉在胸前:
“這可是我們語言專案組在大本營協助下製造出的同聲翻譯機,已經做過多次試驗了,不信你可以試試嘛。”
沒錯。
正如馬寧所說。
兔子們製造出同聲翻譯機啦!
此時距離赤縣城與兔子們正式簽訂貿易協議,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一天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
馬寧所帶領的語言小組,幾乎在晝夜不停的分析著大莫界的語言和文字。
畢竟語言不通,是雙方目前所遇到的最大溝通壁壘之一。
不過。
在這次語言分析過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不是馬寧,也不是魏念東。
而是那位寫下春聯的穿越者——程世清。
在這位語文老師臨終前所著的語言材料中,總共記錄了九千餘個與漢字對標的大莫詞彙。
甚至還有兩枚玉簡燒錄了清晰的發音,並且代代傳承。
要知道,新華字典也不過才一萬多個字呢。
或許和魏思明留下的那封信一樣。
程世清的這份教材也同樣包含了無數種複雜的情感,以及那一絲絲虛無縹緲的期待。
這是一位遊子對故土文化傳承的執念與寄思。
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對本職的完美詮釋。
有了程世清留下的這份教材。
專案組在魏念東這位雙語天才的協助下,對大莫語系進行了詳盡而準確的解析。
團隊最終匯總出了六千餘個常見的大莫文字,以及一萬五千餘個次常用大莫文字。
而華夏漢字與之對應的數字則是2500與7000左右。
畢竟大莫界的歷史要比華夏還古老一些,光修煉史就有數萬年之久。
加之其地幅廣袤,社會結構特殊。
語言複雜度比華夏高是很正常的事情。
語言彙編完成後,接下來的事就很簡單了。
馬寧等人將這些材料整理成了一份詳盡的圖音檔案,傳送回了社科院旗下的語言研究所。
語言研究所在中科院的協助下,藉助超級計算機‘芒種’進行了聲調解析。
最終緊急趕製出了幾臺同聲翻譯器——這並不是什麼脫離現實的黑科技,9年那位可是在會議上親身示範過七語同聲翻譯機的效果,全程無任何人工協助。
當然了。
中科院趕製出的這幾臺同聲翻譯器由於語言環境、情感等原因,暫時做不到絕對的ai翻譯精準化,
但在一些日常交流過程中應該是足夠使用了。
根據實際測驗。
這幾臺同聲翻譯器的首譯準確率大約在37左右,二次轉譯的準確率更是高達924。
這無疑是個重大技術突破——有了這個翻譯機,營地的發展速度能提速最少60!
更別說帶來的輻射性效果了。
此外。
翻譯機和導彈戰鬥機啥的不一樣,是完全能用靈器的說法掩飾過去的。
畢竟‘翻譯’這個詞,對於絕大多數大莫界的平民甚至修行者來說,並不是一個很直觀的概念——這個世界連獸語者都存在,出現個能夠翻譯語言的法寶至少要比59改好接受的多。
視線再回歸到指揮部。
林子明和馬寧認識的時間也不算短了,所以他也知道馬寧不是真生氣,見狀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