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頁 (第2/3頁)
李雪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覲見光緒帝。英國在華的輿論工具《字林西報》也多次發表文章,抨擊西太后,讚揚光緒帝。這一切,都給西太后很大壓力,使她不敢斷然對光緒帝下毒手。但她一直擔心光緒帝的存在會威脅自己的權力和統治,忍氣吞聲地尋找機會實現她的廢帝陰謀。
正當西太后為廢掉光緒帝而忙碌時,中國大地上爆發了義和團運動,西方列強出兵武力干涉,爆發了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在對待義和團的剿撫問題上,尤其是對外國武裝干涉的戰和問題上,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於是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光緒帝對此憂心忡忡,雖身陷囹圄,但卻及時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五月二十日,西太后在儀鸞殿召開第一次御前會議,到場的有大學士、六部九卿,光緒帝也奉西太后之命到場。會上,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人極力主張議和,而載漪等人卻從自己的私慾出發,說:&ldo;義民可恃,其術甚神,可以報仇雪恥。&rdo;竭力煽動對外宣戰,兩者相持不下。光緒帝則說:&ldo;現在人人喜言兵,然而甲午中日之役,創鉅痛深,可引以為鑑。況且諸國之強,十倍於日本,聯合而謀我,怎樣才能抵禦呢?&rdo;分析完利害得失後,光緒帝斷然說:&ldo;斷無同時與各國開釁的道理。&rdo;五月二十一日,西太后再次召開御前會議。一開始,西太后便怒氣沖沖,她對列強各國庇護康有為等人,干涉自己的廢立活動十分不滿,積怨甚深,所以一向對外妥協的西太后,現在卻決心對外開戰了。她說:&ldo;今天的事,各位大臣都看到了,我為江山社稷著想,不得已而宣戰;然而成敗未可知,如果宣戰之後,江山社稷仍無法保全,諸公當諒解我的苦心,不要歸咎我一人。&rdo;西太后話音剛落,載漪等人立即應聲附合,大談宣戰。光緒帝心中十分焦急。國家安危,在此一舉,想到這裡,光緒帝再次表示異議,他說:&ldo;戰不是不可言,但中國積弱,兵不足恃,用亂民孤注一擲,會有什麼好處呢?&rdo;接著他又耐心地分析說:&ldo;民眾均未經訓練,一旦上陣,在槍林彈雨之中,以血肉之軀抗擊敵人,怎麼能持久?所以,不要以民命為兒戲!&rdo;西太后聽了光緒帝的話,心中老大不自在,但她沒有正面反駁,質問光緒帝說:&ldo;依你之見怎麼辦呢?&rdo;光緒帝回答說:&ldo;寡不可以敵眾,弱不可以敵強,決沒有一國能敵七八個國家的道理。現在,只有停戰議和才是上策,其次就是遷都。&rdo;由於兩者爭議不休,所以這次會議仍未能就和戰問題作出決定。五月二十二日,舉行第三次御前會議,西太后及載漪等人控制了局面,大喊大叫,不可一世,決意向列強宣戰。光緒帝看到無法挽回,欲言又不敢言。他拉住許景澄的手,沉痛地說:&ldo;兵端一開,朕一身不足惜,只是苦了天下的百姓了。&rdo;我們知道,光緒帝在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中,一意主戰,是一個積極的主戰派,那麼他在義和團時期為何力主求和呢?這主要是從中外力量的懸殊考慮,雖然光緒帝的主和也並非什麼高明的見解,但起碼在瞭解外情這一點上比西太后等人高明一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