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問題出在慈禧身上,這老大媽,是個白字大仙,有一次楊小樓唱完,她聽得高興,就指著一桌子茶點道:這些個你都拿去。
那楊小樓雖說是個唱戲的,卻如何看得上這些茶點?且老佛爺好不容易賞一次,無論如何不能放過機會,便說這些個茶點名貴,小的不敢要,獨想要老佛爺賜個字,便蓬蓽生輝了。
慈禧就問你要個啥字呀?
楊小樓說要個福字。
慈禧說好,大筆一揮,寫了個福,當場賞了楊小樓,楊大師接過來一看,傻了。
就見這&ldo;福&rdo;,示字旁成了衣字旁,一點成兩點了。
楊小樓急得汗都下來了,這要拿回去,人家說誰寫的白字啊?怎麼回答?不掛出去?又是欺君犯上之罪,如何是好?
慈禧也瞧出來了,這白字大仙還有個事後諸葛亮的本事,寫的時候不覺得,寫完了自己一看,喲,錯了,怎麼辦?拿回來?豈非顏面掃地?不拿回來?傳出去還是羞死,於是她也愣了。
下面的不敢拿,上面的不敢要,可就僵住了,滿場人等都瞧著,誰也不知怎生處理,就在這個時刻,突然聽一個人哈哈笑了幾聲,接著看此人邁步走到慈禧面前,拱手道:人家的福,是一點,老佛爺的福,是兩點,果真是母儀天下,福氣都比他人多了那麼一點兒啊!
一句話,慈禧頓時喜笑顏開,滿天雲彩,都散了,說話的這位,就是李蓮英。
楊小樓見李蓮英解了圍,心下大喜,他反應也夠快,趕緊叩首道:老佛爺之福,凌駕萬人之上,小的不敢要!
慈大娘一聽正中下懷,順坡下驢:那好,改日再賜吧。
這件事要沒有李蓮英,如何收場還是個問題。
類似於這種事兒還不少。
清朝宮廷,每年正月初二吃餃子,為了有個好意頭,吃的餃子裡,有一隻要包個小金元寶,誰吃到這個餃子,說明誰有福氣,直到現在,我國北方有的家庭還有這個習俗,比如過年吃餃子,裡麵包個棗,誰吃到誰有福,也是這個道理。
可皇宮裡老大一幫子人,包金元寶的餃子若只有一個,萬一出個差錯,沒讓慈禧吃到怎麼辦?要知道,這老太太,年年都得吃到金元寶,若吃不到,可就不高興,她不高興,所有人就不用過年了,所以廚房裡每年都做四個有金元寶的餃子,擱在一個盤子裡,好歹也讓她吃到一個,發展到後來,廚子會專門在餃子上做記號,除了慈禧外,大家都知道哪個餃子有寶,所以呢,每到吃餃子的時候,慢慢的就把有金元寶的餃子全夾給她,這慈禧就樂,哎喲吃到一個,哎喲又吃到一個。
哄她開心,挺累的。
單單有這麼一年,到了年初二,吃餃子了,慈禧便又打算吃四個金元寶,開始還好,吃著吃著,吃出三個,可那第四個,好歹不出來,老太太急得悶頭狂吃,怎麼吃,就是吃不到,眼看著慈老太太都要脹翻了,可急壞了李蓮英,他就四外瞧,心說誰這麼不長眼,把老佛爺的餃子吃啦?!
瞧來瞧去,他就見隆裕皇后眼神慌亂,李太監心就一動,他悄悄走到隆裕旁邊那麼一看,得,就見那隻小元寶老老實實的,躺在隆裕手裡呢。
這隆裕其實是個很會察言觀色的,只是馬有失蹄,這回也不怎的,稀里糊塗的沒看出記號,等吃到了才明白,正緊張得不得了,眼看著慈禧吃得火冒三丈,她是幹著急不敢講。
李蓮英是個有本事的,他走到隆裕身後,佯裝低頭拾物,忽然將手那麼一招,竟用了個變戲法的手段,熟練的將元寶由隆裕手裡&ldo;偷&rdo;了過來,手法快極,除隆裕以外,無人看到,隆裕忽失元寶,心中一驚,待轉頭去瞧,李太監早已飛步而去。
到了廚房,李蓮英急得是頭上冒火,吩咐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