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啟蘇軾的物理之道 (第2/4頁)
玩蛇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軾在問發車時間,說道:“之前問了劉站長,他說我們這趟應該再等半個時辰就能出發了。”
蘇軾搖搖頭道:“我不是想問這個,我是想知道,如果火車在半路上壞了,停了下來,那麼如果一個半時辰內沒有修好,那後面的火車會不會撞到前面的火車?”
“這”
蘇洵一下子就啞口無言了,這問到了他的知識盲區。
蘇轍聰明,說道:“鐵道部不可能不想到這一點,而且京襄火車執行多年,也沒聽說出什麼事故,應該是有什麼辦法可以通訊。”
“這位小郎說對了。”
坐在他們一家對面的一個商人笑了笑,指著車站外面的站臺說道:“你們看那是什麼?”
他們都看了過去,就看到在外面上車的站臺附近都有電線杆,上面架著電線。
只是電線還不普及,目前也只有成都那邊修了一些,用的還不是水力發電,而是蒸汽機發電,所以他們都不認識。
見他們露出疑惑的神情,商人笑著賣弄道:“那是電線。”
“電線?”
“不錯朝廷在沿線都架設了電線,每個車站都有個電報站,每隔十里有個電報亭。”
“它有什麼用?”
“電線可以傳送電報信,以此來通知站臺。如果火車因故障停下,就可以利用火車線與電報亭的線路,向站臺報告。”
“火車上也有線?”
“是的,每臺火車上都有一條長六里的電線,這樣在十里範圍內,不管火車在任意地點發生故障停下,都能及時接到電報亭的線路。”
“可是。”
蘇軾很快想到了漏洞,說道:“如果來不及向站臺報告,或者後面的火車已經出發了怎麼辦?”
“這就是朝廷為什麼要安排一個半時辰一趟,並且復置前唐就廢除的新野縣了。”
商人笑道。
“為何?”
蘇軾不解。
“你知道火車一個時辰能走多遠嗎?”
“不知道。”
“約裡左右。”
“我明白了。”
蘇軾恍然大悟道:“每個站臺的距離肯定小於這個裡數,所以如果火車發生故障的時候,上一輛火車必然還沒到上一站。”
“是的。”
商人說道:“準確來說應該是上兩站,因為京襄鐵路的每一站距離大概都是在110裡左右,前列火車出發了一個半時辰,那麼後列火車就至少落後了300餘里,即便加上停靠各個站點的時間,也最多不會低於300裡,所以後方的列車就必然落後兩站。本來最合適的應該是一個時辰一趟,但朝廷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一個半時辰一趟,從而徹底杜絕相撞的可能。”
這個問題也是最早由趙駿和趙禎商討,當時還沒有發明電報,對於火車之間的通訊讓他們非常擔憂。
一旦出現故障,如果不能及時告知後方列車,就可能會發生追尾。
所以最早的時候,京襄鐵路是三個時辰一趟,也就是一天才發四趟,就是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
但沒過多久趙禎就研發了電報,就能進行遠端通訊工作。
只是電報畢竟不是電話,火車上也很難裝電線運作,因此就採取了電報亭的形式。
剛好大宋建立鐵路線的時候,每隔十里都有一個巡邏亭,因為鐵路用的鋼材非常在此時非常貴重,一斤鋼堪比一斤銅,有地方百姓會偷鐵軌。
所以鐵路沿線都有廂軍作為鐵道兵把守,這樣剛好鐵道兵駐紮的巡邏亭就可以連火車上的電線,在火車上發電報——電報機還是太貴了,不可能每個巡邏亭都配一臺。
而京襄鐵路沿線的車站分別為襄陽站、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