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義三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拿下陳州之後,中路軍正在休整,準備要向許州進軍。這時候有一個人跑來求見吉義,請求營救其父。
這個人其實與吉義見過一面,但是吉義記不得了,疑惑道:“我與你素不相識,為何你來見我?你父親又是何人?”
那人叩頭道:“吉爺請恕小人冒昧!小人並非撒謊。小人名叫沈香保,家父便是許州大商人沈十萬是也,先前曾招待過吉爺假扮的何大將軍。故此小人也曾見過吉爺一面。吉爺必是不記得小人了,但是否還記得家父?”
吉義這才想起這件事情,不由得一笑:“原來如此。那麼真的是故人,當日多蒙令尊款待,還送我兩隻小狗。這事我記得呢。”斂容正色道:“那麼令尊出了什麼事情?為何請我營救?”
沈香保詳細稟告一番。
原來在幾個月之前,義軍還沒攻到中原時,許州當地遭災,糧食緊缺,當地官府又已經沒有存糧,無法賑濟災民。兩個地方大員,一個是孫道臺,是個只知貪汙不顧民生的昏官,根本不管這事情;一個是林知府,雖然有著清廉的好名聲,卻是個不識世務的腐儒,其實也只是個庸官而已。當時林知府聽了百姓訴苦糧價騰貴,確實也同情百姓,就下令糧價恢復到災前,不許上漲。結果許州的糧食本來緊缺,恢復糧價又使得外地商人不願意把外地的糧食運過來許州賣——商人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非有暴利,誰願意做吃力不討好的事?如今亂世,運糧很容易被劫,沒有差價誰願意從外地運糧到許州?這樣許州的糧食就更加地緊缺,糧價雖然沒有漲,但是市場上完全沒有糧食賣了!本地大戶家裡有存糧的,也都不把存糧賣出去。百姓從市場上買不到糧,再過沒多久,許多人家都揭不開鍋,甚至已經開始陸續有貧民餓死了!
沈十萬是個聰明的商人,當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沒法說。一說的話,自己反而就有找藉口要哄抬物價的嫌疑。沈十萬自家的倉庫素來存了許多糧食以備荒年,這時候是願意平價賣出以救百姓的,但是沈十萬深知一個道理——就是做得太好會被眾人妒忌,自己這麼做的話,必然遭別的商人妒恨,何苦呢?
沈十萬能夠發家致富成為許州首富,自然是深知世務,懂得四面討好。但是災情繼續下去,年事已高的沈十萬終於忍受不了良心譴責,心想既然不能加價賣、平價賣又會被別的囤了糧食指望高價賣的商人妒恨,那麼少量地、間接地施捨給貧民以救人活命,總可以吧?於是沈十萬與幾個寺廟的高僧講好,由他給寺廟捐贈糧食,寺廟把糧食燒成粥賑濟貧民。
這本來是個不錯的辦法,所找的高僧也都是好人,確實照約定忠實履行賑濟貧民之事。但不料這樣仍然引起了別的商人妒恨。那些奸商想透過囤積居奇發大財,被林知府下了禁令不許漲價賣糧,並不驚慌,因為都知道這樣的結果就是市場上沒糧可賣,災荒必會加劇,到了餓死人很多的時候,無能的知府就只好取消禁令,他們就可以開出變本加厲的高價來賣糧發大財了。但由於沈十萬透過捐贈寺廟來間接救災,導致貧民有一條活路不至於餓死,這就阻斷他們的財路了!眾所周知沈十萬是個大富豪,存糧必是多的,這樣細水長流持續捐贈給寺廟可以支撐很久,奸商要賺錢就遙遙無期了。
那些奸商恨死了沈十萬,就去找孫道臺,跟孫道臺講明嚴格限制糧價會導致無糧可賣的道理,並且給了孫道臺賄賂。
孫道臺就找林知府來,說如今市場上無糧可賣,都是你限制糧價所致!你既然不許糧食漲價,那麼你倒是想辦法弄出糧食來啊!
林知府出了一身冷汗,也知道這事情不對了,於是改變政令,允許糧食漲價一倍,以災前的價格加倍交易。
這樣一改,由於糧價還是不夠高,市面上還是沒人肯賣。別的地方遭災,糧價往往都要上漲幾倍甚至幾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