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片中少婦一角,對楊耐梅來說,正是完全對她的戲路,演這類角色本是她的拿手好戲。劇組在杭州實地拍攝,將杭州的湖光山色個個景點‐一攝入鏡頭,並與故事融為一體,成為一部別具一格的風光故事片。
著名戲劇家、電影編導洪深也曾與楊耐梅數度合作。洪深於1925年加盟明星公司任編導。此時,他比較熱衷於反映上層社會少爺、小姐、少奶奶和銀行家的生活,他這個時期編導的數部影片都表現了他在這方面的興趣。其中,《四月裡的薔薇處處開》和《少奶奶的扇子》兩片都是由楊耐梅領銜主演。前者攝成於1926年,描寫了一位銀行總經理已有一妻一妾,但仍是見一個愛一個,最後竟愛上了一個女拆白黨。幸虧妻妾明辨,經理方倖免上當,於是改邪歸正。後者系洪深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的舞臺劇譯編,攝成於1928年。講述了一位一生放蕩的母親,在其已婚的私生女欲投入一惡少懷抱時設計相救的故事。兩片的女主角皆是放蕩的女性,楊耐梅演來得心應手,毫不費力。
雖然楊耐梅的名聲日盛一日,但她在表演藝術上並無多少長進,電影界的商業作風阻礙了她在藝術上有所追求。
中國電影與戲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2o年代電影界內外都按戲劇的習慣模式將電影演員定為生、旦、醜等種類。電影公司的老闆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決不輕易讓已被&ldo;歸類定型&rdo;的演員再去飾演別的型別的角色,這就限制了演員戲路的開拓和演技的提高。
尤其像楊耐梅這樣慣演嬌艷女性的角色,老闆和導演要的就是那份妖氣媚態,怎能讓她另謀發展。楊耐梅雖然在不同的影片中表演著不同的故事,有著不同的名字,但實際上是千人一面。
當時多數觀眾的欣賞水平也十分有限,演員受觀眾歡迎的程度往往不是取決於其演技的高低,而是更多地取決於他們長得帥不帥或靚不靚。楊耐梅之所以得到觀眾的親睞,與其說她對其塑造的角色有深刻理解而深深打動了觀眾,不如說她是在一次又一次重複她那固定的媚俗的程式化的表演而不斷地滿足了觀眾。
名聲大振之後,楊耐梅在拍片之餘更談不上孜孜於表演藝術的探求,她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社交生活中去了,甚至發展到連拍片時間也不能遵守,遲到早退成為司空見慣的事。由於她是公司的搖錢樹,導演乃至公司老闆對她也只得忍讓三分。
楊耐梅因其在銀幕上的放蕩形象而著名,最可嘆的是她在銀幕下的生活漸與銀幕上一般無異。
在交際場上,楊耐梅如魚得水,她使眾多的英俊後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跳舞場上,她是跳舞皇后,每逢她參加舞會,在她的身旁,總圍著一大堆人等候與她&ldo;分享&rdo;舞韻。在鴉片室,她也是一桿好&ldo;槍&rdo;,吞雲吐霧,悠哉優哉。在賭場,她更是一個賭鬼,一上牌桌,一切事情都忘記了,在賭海中歡笑、憂傷。只不過此時她還能控制住自己,才沒有鬧出太大的風波。
長期受僱於明星公司使楊耐梅漸漸感到不能滿足,約在1927年,她萌生了自辦電影公司的念頭,以拍攝她自己最喜愛的影片,當然,這也可以賺更多的錢。
但自辦電影公司談何容易,且不說要有齊整的創作製作隊伍和各種拍攝製作裝置;單說拍攝一部像樣的影片的製作費就令人咋舌,少則上萬,多則數萬元;且能否收回成本乃至賺錢,事先是難以把握和保證的。
楊耐梅縱然平時手頭闊綽,但其收入也僅僅夠她日常揮霍而已,要拍電影,苦無足夠的資金。
正當楊耐梅宏圖難展之時,恰好盤踞山東的軍閥張宗昌派親信來上海見楊耐梅。來人轉告楊耐梅,張宗昌將軍慕楊耐梅芳名已久,只恨無緣見面,故特派專人恭請楊耐梅北上赴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