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抄襲風波 (第2/3頁)
兔子不愛吃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部分路人讀者,遠遠多於喊出抵制小說的那一小撮人。
再加上原先忠實讀者的情緒爆發,於是在今天,《明報》日銷量跨越式的單日增長了四萬份,一舉突破到20萬份。
這樣的結果,大概是倪框本人沒有預料到的,他主動給林嘉竣送出了一記助攻。
所以,無論是助攻方還是受助方,目前都尚未發現這其中的變化緣由。
明報這邊,只知道這次抄襲風波如果沒有及時應對好的話,後續的負面效果就會接踵而來。
很可能,今天明報的20萬份銷量會迅速變成曇花一現。
“林先生,你本人的意見是?”
金鏞揉了揉太陽穴,眉頭緊皺,臉上掩飾不住疲倦,反問一句。
其實,在抄襲風波浪潮形成後,金鏞立即透過電話找到了當事人倪框溝通,並要求對方撤回自己的不當言論。
但是倪框堅持己見,並沒有給金鏞這個老朋友面子。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金鏞一時也沒有想到好的解決方法,只能先把另一個當事人林嘉竣請來溝通。
《明報》此時站在風口浪尖,若是一個應對不好,將會給明報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明報》本身是偏嚴肅類報紙,口碑與公信力是它的生存基礎。
如果《鬼吹燈》真的被變成所謂的“抄襲小說”,將對明報的公信力造成致命傷害,甚至動搖明報的根基。
由於看過《鬼吹燈》第一卷的全部故事以及第二卷的開頭內容,金鏞和沈保新都十分清楚,無論是故事情節或者行文風格,林嘉竣都沒有半點模仿倪框。
兩者除了都是用第一人稱講述故事,其餘方面並沒有一絲一毫的關聯。
倪框的衛斯理系列,讀者很容易就能判斷出故事情節都是作者杜撰,並非真實。
衛斯理能夠受讀者歡迎,是因為故事寫得相對新奇。
而經過林嘉竣最佳化後的《鬼吹燈》,從開始連載一直到今天,絕大多數讀者,依然認為那些故事都是真實發生在作者身上的。
《鬼吹燈》的真實感,身臨其境的代入感,以及書中所涉及的知識層面,都遠遠超過了前者,不可同日而語。
身為業內人士,金鏞和沈保新都很清楚,衛斯理系列明顯是比不上鬼吹燈的。
這也是金鏞第一次看到書稿後,就決定必須拿下的原因。
這次事件,不過是報業界其它同行利益受損,把倪框推到前臺對明報進行反制的行動。
至於倪框本人是主動出面還是被動配合,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儘管金鏞是香江文壇第一人,但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那些報業界同行可不會給金鏞面子。
巴掌大的香江半島,此時擠著超過50家的報紙,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這次抄襲風波事件,金鏞等人都判斷《東方日報》大機率是最大的幕後推手。
因為在《鬼吹燈》連載之前,《東方日報》的日銷量是隱隱壓了《明報》一頭。
而在《鬼吹燈》連載之後,兩者之間就徹底相反過來。
到了今天,《明報》已是遠遠的將對方拋在身後。
其餘像《星島日報》以及其它幾家熱切喊抵制鬼吹燈小說的報紙,則應是順水推舟。
總的來說,這是一次純粹的利益之爭,是商業行為,鬼吹燈不過適逢其中。
對於以上這一切,林家竣洞若觀火。
來自後世資訊大爆炸時代的他,加上超凡的記憶能力,他有超過十種以上方法來應對這次風波。
所以林嘉竣非常淡定,情緒沒有絲毫激動,彷彿倪框汙衊的華十一不是他自己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