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馬祥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蔣介石關於大渡河的預言成空,成了戰鬥和精神上的雙重失敗者。不僅紅軍戰士不再信他的蠱惑,他的部下也對他的判斷心存疑慮。
大渡河之戰,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也戰勝了自己的&ldo;宿命&rdo;。
第四章 突破一點,盤活全域性(1)
‐‐臘子口&ldo;告別戰&rdo;之謎
根據現有的長徵史料統計,紅一、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經歷師以上規模的戰事共有119場。
臘子口之戰只是團級規模,是能載入戰史的規模最小的那種。但臘子口之戰雖小,紅軍參戰部隊卻表現得有勇有謀。而且,臘子口是中央紅軍長徵中越過的最後一道天險。紅軍不僅在此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且也告別了惡劣的自然環境,所以可名之為&ldo;告別之戰&rdo;。
&ldo;必須拿下臘子口!&rdo;
1935年9月13日,黨中央和紅一、三軍團從俄界、達拉地區出發繼續北上,沿達拉河谷向臘子口方向前進。此時他們走出草地僅僅半個月,偏又趕上一路雨雪交加,紅軍戰士們還穿著已經破爛不堪的單衣。
紅軍沿白龍江邊險峻的棧道進入甘肅境內,經過藏民聚居區。許多藏民受反動勢力煽惑,藏匿糧食逃離村寨,紅軍吃住遇到極大困難。在途經原始森林地帶時,因峰巒疊嶂,道路崎嶇,行軍艱難,加上有小股反動武裝在山林裡偷襲,紅軍出現了不少傷亡。
14日晚,紅軍大部隊到達達拉溝口旺藏寺,軍委下達了以三天行程奪取臘子口的命令。
紅軍在擊潰國民黨地方軍閥魯大昌部一個團的攔阻之後,逼近天險臘子口。
&ldo;臘子&rdo;為藏語,意為高山谷口。臘子口位於迭部縣東北部,是岷山山脈的一個重要隘口,也是四川通往甘肅岷縣的必經之路。這裡平均海拔近3000米,東西兩面的懸崖絕壁高達500米,懸崖峭壁似被一把巨斧劈開,周圍崇山峻嶺無路可通,只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峽道,長約300米,寬近8米。在峭壁之間的溝底,有一條由北向南奔騰穿峽的臘子河,水深雖不沒頂,卻很難徒涉。
在臘子口前沿,兩山之間橫架一座東西向的小木橋,把兩邊絕壁連線起來,要想經過臘子口,除透過這個小橋外別無他路。如此險要的地形,真可謂&ldo;一夫當關,萬夫莫開&rdo;,故稱&ldo;天險&rdo;。
甘肅軍閥魯大昌已派兩個營在臘子口周圍修築了工事,其中一個營扼守隘口,橋頭懸崖上築有好幾個碉堡,以四挺重機槍把守;另一個營配置在隘口後邊的三角形谷地。從臘子口的隘口向內直至岷縣,其縱深還配置有3個團兵力,扼守著隘口至後面的高山峽谷,組成交叉火力網。
在旺藏寺,居住有十幾戶藏民。寨內一條土路彎彎曲曲地穿過,毛澤東臨時居住的一棟藏民的二層小木樓就建在小路邊。在這棟只住一宿的小木樓上,一直隨紅一軍團走在前面的毛澤東向紅四團領導人親自部署了奪取臘子口的作戰。因為時間緊迫,毛澤東只給了他們兩天的時間,必須拿下臘子口。
敵人的致命缺陷
但以臘子口的地形而論,大部隊攻堅兵力根本施展不開。
擔負攻打臘子口的部隊,是紅一軍團二師第四團。因為參與的大戰惡戰太多,這個團的團長自長徵開始以來已經換了幾任,此時的團長是王開湘,團政委則一直由楊成武擔任。
9月17日下午,紅四團向臘子口發動了猛烈進攻,因地形不利,加上週圍都是石山,部隊無法隱蔽,敵軍據險固守,紅軍從下午到黃昏連續衝鋒十幾次都沒有成功,徒增傷亡,團首長遂下令暫停攻擊。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