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第1/2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卡斯泰拉諾的使命是向盟國提出:義大利打算反戈一擊,與盟國一道同德國人作戰。這個提議使英美兩國措手不及,他們提出的投降條件把義大利看作被擊敗的敵人,而不是未來的盟國。巴多里奧的那種搖身一變、化敵為友的提議,不僅使義大利人,也使盟國公眾在心理上顯然難以接受。還有,要保證盟國意見一致的問題‐‐特別困難的是要使俄國同意每一個步驟‐‐是盟國方面妨礙談判的原因。而義大利政府方面在處理問題上的紊亂、猶豫不決和莫名其妙的拖拉作風更加阻礙了談判。
但是,義大利協同對德作戰的前景也不容輕易拋棄。邱吉爾和羅斯福想要充分利用這個形勢,他們指示艾森豪堅持要意方接受預先起草好的投降條件;但同時又發了一份要給卡斯泰拉諾將軍看的電報,在電報中,他們說:&ldo;這些條件並沒有預想義大利將積極協助盟國對德作戰。將來還可以對它們作有利於義大利的修改,其程度將取決於義大利政府和人民在戰爭的餘下的階段內協助聯合國家反對德國所作的實際貢獻。&rdo;
在8月19日至20日的會議上,史密斯將軍首先聲稱:他只受權談判一項必須由意方無條件接受的軍事停火。卡斯泰拉諾回答說,這是一個誤會,他不是來投降,而是來討論義大利怎樣才能與聯合國家共同對德作戰的。由於雙方都受上級指示的限制,這個根本分歧無法解決。這次會議的結果是:卡斯泰拉諾同意把投降條件連同邱吉爾、羅斯福那份安慰的電報一起送交巴多里奧;建立了秘密的無線電通訊聯絡;並安排於8月31日在西西里舉行第二次會議。
8月27日卡斯泰拉諾回到羅馬。經過一系列激烈爭論,義大利政府‐‐或者不如說,是那些暗中參與秘密談判的內閣閣員和義大利總參謀部成員‐‐起草了一份反建議,並於8月31日派遣卡斯泰拉諾到西西里把它送交盟國。義大利人要求在他們宣佈停戰以前,至少要有十五個盟軍師在義大利登陸,並建議大部分部隊的登陸地點應在羅馬以北。鑑於下列事實:盟國原來計劃最初參加登陸的部隊只有五個師,兩個在加拉勃利亞,三個在薩勒諾;因此這樣的建議顯然非有長期準備並徹底改訂盟軍作戰計劃不可。艾森豪不願意根據義大利政府的願望推遲和改變他的計劃;但是義大利人堅持他們的方案,急切希望盟國能保護他們的國家免受德國報復,並不使他們的國土因長期作戰而遭到破壞。
盟國談判者繼續堅持要意方接受投降的條件,但是8月31日會談後,艾森豪作了重要的讓步。他同意可派一個空降師到羅馬附近的一些飛機場,幫助義大利軍隊保衛他們的首都不受鄰近德軍的侵犯。但是,除此而外,盟軍進攻義大利計劃的細節是保密的,登陸的時間也沒有明確透露給義大利代表。事實上,已經讓卡斯泰拉諾瞭解盟軍進攻的規模比原計劃的襲擊要大得多。這種對攻擊時間遮遮掩掩、守口如瓶的作法是由於盟國對義大利政府的真實意圖仍然心懷疑慮的原故。這種作法產生了不幸的效果,那就是鼓勵了巴多里奧及其顧問們按照他們一相情願的辦法行事:坐下來,等待盟國來拯救他們,使他們免遭兩面手法和內部虛弱所產生的後果。義大利人一心盼望著將來某個時候的一場大規模登陸,而任光陰流逝,不去進行準備使他們的軍隊能夠抵抗德國人。
8月31日晚,卡斯泰拉諾帶著盟國的空降的新建議回到羅馬。第二天,9月1日,巴多里奧、國王和一批參加過談判的高階官員們商定:必須接受盟國提出的條件。於是向盟國總部發出一份電報,通知他們的決定。為了商議盟國和義大利的協同軍事措施,卡斯泰拉諾再次乘飛機出發。當他到達盟軍總部時,史密斯將軍問他是否受權前來簽署停戰協定;卡斯泰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