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第1/2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三叉戟會議&rdo;的決議使俄國同西方盟國之間的關係大為緊張。儘管英國人同美國人在有關&ldo;霸王&rdo;計劃的問題上始終存在著一些不和,雙方還是同意:在1943年餘下的幾個月中不能在法國建立第二戰場。對史達林透露這個訊息,肯定是一項棘手的任務。邱吉爾和羅斯福覺得很難起草一份電報,用最完美的措詞把這項決定告訴史達林。結果,最後的電報稿是馬歇爾擬完的。儘管盟國的領袖們在用詞上花了力氣,想使這個訊息聽起來愉快一些,但史達林在接到這個訊息時,還是大為憤怒。接著,象我們上文所述的那樣,就出現了一段疏遠的時期。
(三)進軍義大利
(1)盟國對墨索里尼被推翻的反應
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的部隊是在1943年7月9-10日夜間入侵西西里的。義大利士兵並未進行多大抵抗,儘管他們是在保衛祖國的國土,而當地居民則普遍歡迎盟軍。然而,在西西里的德國部隊卻以一貫的本領進行了戰鬥,並成功地退到了該島的東北角。在那裡,他們透過一系列頑強的後衛戰鬥進行自衛,直到8月17日,全體都渡過了墨西拿海峽,到了義大利的本土。
對西西里的進攻在盟軍面前出現了一個對一部分敵國國土進行管理的問題。在北非,民政管理工作曾由於法國官員的暖昧身分‐‐登陸前是中立國公民,登陸時是敵人,幾天後又成了朋友‐‐而變得複雜化。在西西里,盟軍面前沒有出現這類複雜的情況,他們事先就決定應把擔任公職的法西斯分子全部清除掉。由於讓維希方面的法國官員在北非留任,羅斯福曾遭到麻煩,他急於想避免再發生這種情況。這時他只好求助於過去打算處理法國事務而沒有用上的主意,就是暫停政治活動直到戰後為止。
用來行使盟國管理平民的職權的機構叫做佔領區盟國軍政府(agot)。根據原來的設想,它的任務僅僅是軍事方面的,要求由陸軍軍官組成的一些工作班子,能夠保障戰鬥部隊後方的治安和秩序,能夠保持交通線暢通無阻,並且統管當地事務,以便促進&ldo;有關未來作戰的盟軍部隊的政治和軍事目的&rdo;。西西里戰役的司令官亞歷山大將軍被任命為西西里的軍事總督,而盟國軍政府本身則由一個英國軍官和一個美國副手掌管。
最初,西西里的盟國軍政府倒能相當順利地進行工作。當盟軍穿過這個島嶼向前推進時,他們進入了一個實際上等於政治上真空的地區,軍政府工作班子所面對的問題主要是一些技術性的問題,象糧食供應、環境衛生、搶劫行為等。然而,在進攻義大利本土時,義大利政府投降了,這就帶來了類似在法屬北非出現的、曾使盟軍煩惱的政治上的混亂。
英美的戰略意圖是不太明確的。根據1943年5月在&ldo;三叉戟會議&rdo;上作出的決議,艾森豪的任務是制訂&ldo;使義大利退出戰爭&rdo;的計劃,但在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以前,他卻無權把這些計劃付諸實施。此外,艾森豪也完全無權作出任何政治上的決定。羅斯福和邱吉爾要把制訂關於義大利政策的權力掌握在他們自己手裡,只把最低限度的處理權留給他們在戰場上的軍事代表。結果是在地中海地區盟軍司令官之間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混亂和無所適從,他們幹的時候毫無把握,不知道他們的上級是否會批准他們的建議。
然而,比起義大利本身的混亂來,盟國陣營中的混亂就算不上什麼了。對義大利人來說,這場戰爭差不多從一開始就打得不好。他們在北非損失了大量的兵員。對德國人的憎恨是普遍的,但同時在義大利卻駐有許多德國部隊,足以使義大利人想自行作主並擺脫希特勒成為一件困難而危險的事。然而,這正是盟國要求義大利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