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姓牛的此時卻不慌不忙地解釋道:“反正他自己也用不完嘛!”這句話本來勉強還可以算得上是大半句實話的,不過被他再度接上極度厚顏的“嘿嘿”一笑,再次令周圍同學為之絕倒,由此曉雙也聯想起了自己不堪回首的曾經:
“(哎!借就借吧!何必說得這樣明顯?要是想當初,我還是那個‘可移動工具箱’的時候,沒少被夢媛佔過便宜呢!哎——幸虧這裡是所謂的‘利智班’,應該沒人瞭解過我的那段黑歷史吧?)”
————————我——————是——————分——————割——————線——————其實關於這個,過去的曉雙對一個問題一直感到很奇怪,一般都歸結於量子計算機沒能出世,不然的話他就不需要常備這麼多塑膠膜到處借給別人了。他在歷史課本上學到,以前的書都是紙質的,也就是將木材和溶劑攪拌成為紙漿,然後曬乾平鋪成為一個平整的薄面,用來承載和書寫文字,而書作為人歷史長河中的文化載體,在漫長的發展中,它們曾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龜甲、竹簡、布帛、紙以及普及至大眾百姓的塑膠膜等等。
但實際上,在紙質書與塑膠模書之間,電子書還曾留行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電子書代表了人們所閱讀的數字化出版物;從而區別於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出版物;所以電子書的本質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一定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資訊;透過數碼方式記錄在以光、電、磁為介質的裝置中;藉助於特定的裝置來讀取、複製、傳輸等等。
當時最為流行電子書還有一個含義是指專門閱讀電子書的手持閱讀器。手持閱讀器是一種行動式的手持電子裝置,專為閱讀數字化圖書設計,它有大螢幕的顯示屏,內建上網晶片,可以從網際網路上方便地購買及下載數字化圖書,並且有大容量的記憶體可以儲存大量數字資訊,隨著電子油墨技術的發展,手持閱讀器已經可以讓人舒適地長時間閱讀圖書。
於是有人認為電子書將會取代紙質書,給傳統紙質書帶來一定的衝擊,而實際情況是,紙質書確實被取代了,但電子書依然沒有佔到統治地位,相反是這種類似於紙質功能的塑膠膜接過了接力棒,繼續發揮著實體書的餘熱,電子書這樣的方便和小體積,並且現在雖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純量子計算機,但傳統整合微電子技術依然是爐火純青,為何不能替代實體書,這一度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得到的一個他比較認同的主要解釋既不是關於保護視力,也不是關於版權問題,至於閱讀感受什麼的那更是矯情,最後的原因一言以蔽之,那是:成本。而究其原因,雖然一開始很多人歸咎於魔法銘文無法被電子載體化,但其實還是要拜當時在太陽系到處安營紮寨的“天頂星人”所賜:
塑膠膜就是由高分子合成樹脂(含碳化合物的聚合物)為主要成份,滲入各種輔助料或新增劑;在特定溫度;壓力下,具有可塑性和流動性;可被模塑成一定形狀;且在一定條件下保持形狀不變的材料,然後烘料…乾燥原料中的水份,再將混色…將色粉與原料在攪拌機中攪勻……
接著將成型…將原料放在相應的成型機上透過熔解後模塑定型,成型工藝有注射成型/吹塑/滾塑等;手機的配件是用注射成型的;之後成形以後還要做簡單的修整塑件,如剪除水口;最終根據需要在塑膠件上做相應的表面處理……
這一切生產起來比紙質似乎還要複雜不少,但在地球汙染最嚴重的時候,樹木可謂是彌足珍貴,而各種聚合物的原材料卻被當時的“新人類”,大量而又不計成本地運回到地球上,催生出各種關於這種聚合物提煉的技術,並且一直繼承下來,最終實現了極低成本的加工工藝,原材料更是白菜價,而書本還只是萬千運用的一個小分支,反之由於對地球人量子資訊科技的封鎖,加之積體電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