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說魏拯民犧牲,官兵失聲慟哭。
1940年春安圖縣兩江口戰鬥中,一個士兵腿部負傷掉隊,被魏拯民發現。這個自己拄根棍子走上一陣子都要站那兒大口喘上一陣子的病人,連背帶拖,硬是把傷員弄回了15公里多遠的密營。
對於1路軍來說,這是個從未有過的兇險、危殆的時刻。
程斌叛變後,東邊道西部幾縣黨組織和殘餘部隊,不約而同地東進。這一刻,楊靖宇一路不斷分兵誘敵的部隊、被打散的部隊,以及各地密營的後方機關的小部隊,正在撤離濛江,陸續北上。途中不斷與敵遭遇,犧牲、被俘、失散。一是到處都是敵人,很難躲避;二是必須弄吃的,就得見人,就可能碰上&ldo;趙廷喜&rdo;,敵人就來追打。而在途中和在濛江失散的,找不到部隊,也不知道&ldo;甩&rdo;的地點,再犧牲、被俘、失散。一些人就在當地,或者回家,或者投親靠友,遠走他鄉,隱姓埋名,潛居下來。
1940年4月8日,曹亞範在濛江縣龍泉鎮西翁圈被叛徒殺害後,1方面軍的境況亦如上述。
與此同步的,就是1940年4月(無日)《魏拯民同志給中共代表團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說的:&ldo;一般幹部中在思想上、行動上,已發生了或大或小的變化,動搖、悲觀、失望等現象。&rdo;
魏拯民是3月在樺甸縣頭道溜河得知楊靖宇犧牲的訊息的。追悼會後,即主持召開南滿省委和1路軍幹部會議,史稱第二次頭道溜河會議。決定警衛旅和2、3兩個方面軍主力出擊長圖線以北,在穆稜、五常、寧安、汪清等地分散遊擊,同時加強政治工作,努力改善官兵生活條件。並決定從部隊抽調一批幹部,恢復、開闢地方工作,重點是延吉、樺甸、磐石地區。還決定派總部秘書陳秀明去蘇聯,希望透過蘇聯的幫助,恢復與黨中央的聯絡。
魏拯民在《報告》中說:
自一九三七年以後,這些地方黨組織,都先後遭到破壞,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叛徒等的告密,與該地的工作人員被捕或被害等所造成的。從被破壞後,大部分地區工作沒有恢復,這主要是有輕視地方工作的思想,所以在被破壞之後,即未派人進行恢復工作;同時也不培養有關這方面的幹部,持著放之任之的態度,然而,在各地方尚保持著秘密同志個人關係的存在。
魏拯民明白,眼下已不是當初建立、發展黨組織的那種環境了。遍地的&ldo;集團部落&rdo;使地方工作千難萬險,絕非一時半會兒就能見到成效。但是,抗聯要生存,要戰鬥,就離不開人民,地方工作就必須千方百計去開拓,否則只能坐以待斃。
這時,敵人的&ldo;討伐&rdo;重點已經開始從東邊道轉向延吉、吉林地區。9月底,野副昌德的&ldo;討伐&rdo;司令部也推進至延吉,準備進行秋冬季&ldo;大討伐&rdo;。在此期間,韓仁和率領的警衛旅,金日成率領的2方面軍,陳翰章率領的3方面軍,在老天爺和土地爺的協助下,四處出擊,均取得相當成績‐‐留待後敘。
魏拯民把應該想到和能夠做到的,都想到了、做到了。
就算能把古今中外的名將都請來,也無力迴天了。
應該是1940年8月吧,魏拯民指示:&ldo;年老體衰者、其他對革命工作有妨礙者向蘇聯疏散。&rdo;
從10月下旬開始,在飄飛的初雪中,2方面軍和3方面軍餘部,踏著滿山落葉陸續過境撤入蘇聯。
&ldo;棄置&rdo;
魏拯民給中共代表團的《報告》,開篇是這樣子的:
敬愛的同志:
在正式報告我南滿黨與第一路軍的各種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