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溥傑自傳》中說:
漢奸集團的文武大官中,當時對於日本戰俘的態度,大約可分為三種:
一種是深惡痛絕,大有不共戴天之勢,即不得已見了面,也想藉機大罵他們一頓。代表這類的典型人物就是溥儀。
溥儀特赦以後,常常對採訪他的記者說:&ldo;過去的溥儀已經死了,現在站在你面前的是個新生的溥儀。&rdo;
用2007年中國的一句流行語,這個曾自認&ldo;一點兒中國人味也沒有了&rdo;的人,也是&ldo;太有才了&rdo;。
銀幕、螢光屏上的漢奸,即便在那種&ldo;高大全&rdo;的年代,也是那麼惟妙惟肖,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再看到外國影視中很少出現這種形象,即便有也絕非漢奸那樣猥瑣、下作,就想我們的編導能否淡化這類形象?有時甚至希望有人能夠考證出這個捧回天照大神的溥儀,原來不是中國血統‐‐可這是可能的嗎?
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作為&ldo;滿洲國&rdo;的傀儡皇帝,溥儀對於研究封建王朝的宮廷文化,對於研究漢奸文化(如果有人有志於研究&ldo;漢奸學&rdo;,溥儀絕對是個難得的&ldo;典型&rdo;),當然是有價值的。除此而外,這個叫漢奸的敗類,還能有別的什麼價值嗎?
下面是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溥儀作為證人,被首席檢察官季南詢問時,庭長衛勃的插話:
我們當然不審判證人,但我們很關心能對他相信到何種程度。擔心生命有危險、怕死,這些都不是為怯懦和從戰場上逃跑辯護的理由,因為那些情況無論如何不能證明背叛是正確的。整個上午我們聽了這個人為他同日本人合作進行辯護。我認為,我們已聽夠了。
我們很關心我們對他能相信到何種程度。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對他的信任問題。
第35章 姜全我們
為復闢不惜賣國
&ldo;九一八&rdo;事變第二天,代行吉林省軍政大權的熙洽,就欣喜若狂地忙活起來了。
首先以副司令長官公署名義發出電文:&ldo;未喻:日軍侵佔東北,我軍應萬分容忍,幸勿端自我開,中日事件由外交解決。&rdo;同時派出少將參議安玉珍,去已被日軍佔領的長春聯絡投降。21日,日軍第2師團師團長多門二郎率日軍到達省城吉林,熙洽親去火車站迎接,口稱&ldo;老師&rdo;。26日,在日本人授意下,熙洽將原來的軍政兩個機關合二為一,改稱吉林省長官公署,自任長官。28日,發表宣告脫離與南京政府和張學良政權的關係,宣告吉林&ldo;獨立&rdo;。
30日,在天津靜園的溥儀,接到熙洽的一封信。熙洽在信中說他期待了20年的機會,今天終於到來了。請皇上勿失良機,立即到祖宗發祥地主持大計,在日本支援下,先據滿洲,再圖關內。只要皇上一到奉天,吉林即首先宣佈復闢大清。
熙洽,姓愛新覺羅,1884年生於奉天省興京縣,為溥儀的遠支宗室。1911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多門當時任教官。之後,曾在保定軍官學校執教,任奉天講武堂教育長、東三省巡閱使署參謀處長、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軍事處長、吉林督軍署參謀長。這個念念不忘復闢清朝的復闢狂,是搞清朝復闢活動的宗社黨巨頭之一。他在吉林組織了一個&ldo;冷社&rdo;,網羅一幫清室的遺老遺少,吟詩唱和,抒發復闢的理想和對民國的仇恨。談起國家、社稷,他憤憤地道:我的國家早亡了!
&ldo;滿洲國&rdo;成立後的第一次&ldo;內閣會議&rdo;,討論各部次長和重要司長的人事安排。清一色漢奸的各部總長們,心裡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