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於芷山屢次派人去關東軍司令部,聯絡、交涉軍餉、彈藥供給問題,不但沒得到,日本人反倒要幹掉他。
從軍事、經濟、地理,到風俗人情,被人類通稱為&ldo;間諜&rdo;的日本人,早已把中國跑得差不多了,更不用說東北了。&ldo;中村大尉事件&rdo;,不過冰山一角,土肥原那&ldo;東方勞倫斯&rdo;絕非浪得虛名。這些居心叵測的鬼子,更關注的當然還是人。從溥儀到本章這些人模狗樣的漢奸,哪個應該如何利用,能夠利用到何種程度,在關東軍司令部某部門的檔案櫃裡,白紙黑字早有分析、判斷、結論,並不斷增加厚度。對張景惠的走眼,不過一時的表象,骨子裡是把他看個底掉的。
暫時採取應付手段,穿上日本軍服也算手段之一,也不受責備。有了張學良的這番話,於芷山應該有了定心丸。在他看來,無論大帥,還是少帥,誰也不會丟下東北不管。沒了東北,奉系、奉軍還&ldo;奉&rdo;什麼呀?還有國讎家恨,少帥肯定是要回來的。文的回來,狗皮一扒,咱老於還是少帥的人;武的回來,充作內應,那就是功臣了。
於芷山的第一個動作,是下令部隊取消對日軍的防禦部署,並停止構築工事。同時,與日本人聯絡、交往也更頻繁、大膽了。
唐聚五在桓仁舉義,於芷山派兵鎮壓,直至翌年2月唐部主力潰敗。
於芷山明擺著是走上邪路了,就算是演戲也要弄假成真了。日本人似乎也認可了,終於發來軍餉,而且出手挺大方,一下子就是50餘萬元,算是犒賞&ldo;討匪&rdo;有功。
但是,在此期間於芷山仍然不間斷地向張學良請示匯報。
這年春天,&ldo;國聯&rdo;調查團來東北,又給於芷山打了針強心劑。在他看來,日本再強大,也大不過國際聯合力量,於是就越發往張學良這邊靠。
腳踏兩隻船的於芷山,無疑是在等待、觀望,看鹿死誰手,再決定取捨。用東北老話講,叫&ldo;兩頭賭&rdo;:誰贏了我都跟著沾光,起碼弄個保本。
張海鵬利慾薰心,有奶就是娘,誰奶子大跟誰走。張景惠對張學良也心懷不滿。而於芷山無論後來怎樣為日寇效勞,在未完成質的蛻變之前,與張海鵬、張景惠一類還是有差別的。張氏父子待他不薄,他是感恩戴德的。這是相當數量的一批人。前面說了,同樣的榮華富貴,他們更樂於效忠張學良,而不是弄頂漢奸的帽子,遭後人唾罵。
在被軟禁的3個多月裡,臧式毅是能夠看到報紙的。無論那是不是日本人精心選擇的,以臧式毅的精明,能不明白外面的世界怎麼樣了嗎?江橋抗戰失利,張學良不出關,他是不是絕望了?在促使他墮落的種種因素中,或多或少,這是不是個原因?
而在鬍子出身的於芷山的心目中,這東北是你們老張家的,你小六子都不要了,俺還跟你扯什麼?
走狗心理學
於琛澂外號&ldo;於大頭&rdo;,那頭也真大。一次喝酒耍酒瘋,他把自己的戰鬥帽摘下來,扣在他的&ldo;小二&rdo;、偽治安部最高顧問竹內中將頭上,差點兒連這小子的下巴都包住了。
比於芷山小四歲的於琛澂,是黑龍江省雙城縣(當時屬吉林省)人。於家有幾千垧土地,人稱&ldo;九天十八德於家&rdo;,即9個&ldo;天&rdo;字號買賣,18個&ldo;德&rdo;字號買賣。於家還有&ldo;三多&rdo;,大煙槍多,小老婆多,當票多。到於琛澂這代已逐漸衰敗,但仍是雙城三大富戶之一。
讀私塾,上學堂,學習好,能打架,打架不要命,都怕他。畢業後到黑龍江省督軍吳俊升手下當排長,作戰勇敢,大腦袋道道又多,擢升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