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尚志是否曾經這樣想過:跟義勇軍、山林隊都能聯合,和共產黨領導的隊伍,自家人,還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問題嗎?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北滿和吉東兩大遊擊區能夠&ldo;總&rdo;起來,趙尚志任總司令,周保中為總政委,或總政治部主任,趙尚志揮軍作戰,西征南進,周保中坐鎮總部,協調各軍關係,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情景?
1936年7月組建1路軍和南滿省委時,就將各軍及師劃分活動區域,2軍5師仍在東滿綏寧地區活動,意欲保持與吉東、北滿的聯絡,使東北的遊擊戰爭形成一個整體。吉東、北滿也有同樣的計劃、安排,英雄所見,不謀而合。
可連滿洲省委都沒了,還想把抗聯&ldo;總&rdo;起來,豈不是明擺著的沒門兒的事嗎?
更不用說還有那麼多誤會和分歧了。
一些老人說,那時我們是個戰士,後來當個基層幹部,那也能覺出沒個總司令部不行。象徵收捐稅引起的糾紛,有的躲在山裡等待大事變,咱們管不了,也管不著人家,可總得有個管他們的地方呀?再說了,集中權力,統一指揮,這是執行戰術的前提條件呀?那時是職務越高,實力越強,打的仗越多,在這方面感受越深,非得有個總司令部不可。
趙尚志激烈地反對勸群眾歸大屯,因為這&ldo;集團部落&rdo;是非破壞不可的。不然,3軍再能突擊,&ldo;隙縫&rdo;、&ldo;閒空&rdo;也將越來越小,早晚沒路可走。可3軍再強大,能包打天下嗎?那是需要聯軍總動員、齊動手的呀!
最讓趙尚志著急上火的,應該是聯軍蝟集下江了。如果說對於&ldo;集團部落&rdo;致命的危害性,這時尚有人看不大清楚的話,那麼聯軍蝟集下江的危險性,稍有點兒遊擊戰經驗的人都能明瞭的。趙尚志當然也明白他這位聯總司令的缺陷和侷限性,就以&ldo;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全體指戰員&rdo;的名義,發出《為反對秋季&ldo;討伐&rdo;告一切反日部隊及全體戰士書》,大聲疾呼,說明為什麼必須遠徵、突擊的理由。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你走了,騰出了地方,又牽制、調動了敵人,不正好便利我在下江干我想幹的事嗎?
趙尚志想當這個總司令,而且認為自己能夠承擔起這個責任,並為此努力了。這在當年和今天,好像都是個挺羞口的事情,其實用不著。因為這不是趙尚志的性格,他不是要當官,而是為抗戰,為了更好地抗戰。
問題是現在還有這種可能性嗎?
1936年11月15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給周保中及五軍黨委的信》中說:
我們熱誠的歡迎保中同志前來能與尚志同志或許還有雲傑同志以及其他抗日救國重要負責同志會見,以便改組現有之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能夠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獨立師各軍,包括全東北區域,使之成真正全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
沒了大省委,也只有小省委和各軍之間協商解決了。楊靖宇和其他軍長不來,當然不能解決全東北的問題,可北滿與吉東能夠面對面地交流、溝通、融合,無疑是向前邁出的至關緊要的一步。而且,周保中也迫切希望與北滿同志會談一切,即與&ldo;誦&rdo;動身北上,最終還是未能謀面‐‐前面寫了。
1937年7月16日,《趙尚志、張壽籛給李華堂信》中,批評李華堂對聯總工作袖手旁觀,&ldo;希望華堂同志用你長期軍旅的豐富經驗,獨立處理一切問題。&l;總部&r;最近就通令江南部隊,在軍事上聽副總司令的指揮,首先是三軍部隊堅決服從&rdo;。這可視為總司令和總政治部主任拯救聯總的系列之一,只是&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