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依東為各軍蝟集之區,隊伍最多集結在此地,如五軍、八軍、九軍,三、六軍之一部,獨立師(現改編為第十一軍)這些部隊,都不能分頭突擊,表現濃厚的苟安一時的狀態,可是他們每天口裡喊:&ldo;日賊計劃,將我們趨于吉林東部,集而殲滅之&rdo;,可是有些同志,卻表了與一些義勇軍首領一樣的庸俗的糊塗的態度,我們認為依東各軍,將被敵人迫擠,而四散,那時才能突擊,這種自然性的開展突擊,是極危險的。
關書範認為,聯軍密集下江,正是中了敵人大包圍的政策。
侯啟剛認為,聯軍今年不遠徵,明年一定會遭受嚴重打擊。
金策認為目前形勢非常危險,首先是違背了遊擊戰的原則,更可怕的是聯軍不能統一號令、行動,各軍在下江地區打圈子,為利益爭執、摩擦,而看不到這種危險性。為此,3軍、6軍抽調精銳,組建一個模範師,由6軍1師師長馬德山任師長,金策為政治部主任,向同江、撫遠、饒河、虎林等邊界地區突擊,開闢新區,牽制、調動敵人,當然也期望這個行動能夠起到模範帶動作用。
3軍去年秋末冬初開始的歷時半年多的西征,勝利和代價都是巨大的,戰略上調動了敵人,減輕了下江聯軍的壓力。眼下,抗聯史上少見的兵力蝟集,各軍之間的矛盾、衝突不用說了,其潛伏著的巨大的危險,即便有些人看不出、悟不到,在有識之士的不斷點撥、警告、籲請下,也應該明瞭了。1937年的東北,特別是北滿,仍有較大的迴旋餘地,聯總、3軍8月15日的信中,也指出一些方向、地區。各軍有計劃地將主力撤離下江,既能搶得先機,避免被動捱打,又使聯軍不再摩擦,甚至後來黨內的&ldo;路線&rdo;鬥爭或許也能避開,或者縮小範圍,降低影響,應該是一舉數得的事。
遠徵,開闢新區,就是向敵人統治薄弱的地區進擊,而所謂&ldo;統治薄弱&rdo;的主要特徵,就是尚未建立&ldo;集團部落&rdo;。3軍的成功實踐,已經證明瞭這一點。有人看到的則是另一面,新區沒有黨群關係,沿途地理不熟,還有敵人阻截,困難、危險會更大。有的則為眼前表象所迷惑,並迷戀,讓他們離開安樂窩,像3軍那樣露宿風餐,飽嘗&ldo;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rdo;的滋味兒,也真像大象的屁股‐‐難推動。至於8軍那樣不擇手段地徵收捐稅,攫取各種物資,目的之一,就是準備落雪後進山貓冬了。
在&ldo;我不是替尚志說話&rdo;的那封信中,談到8軍和3軍的衝突,張壽籛說:&ldo;日賊看你們鬧的真樂,你們都幫助日本。&rdo;
日本鬼子樂的不光是聯軍之間的衝突,還看到聯軍在下江按兵不動。
第32章 誤會與分歧
珠湯聯席會議
1934年4月、6月、9月、12月,上海中央局曾4次遭到破壞,都是主要領導人被捕叛變。而滿洲省委代理書記楊光華,是10月份從上海中央局調來的。王明、康生即懷疑滿洲省委也有問題,指示楊光華等省委主要領導到莫斯科討論工作,實際是撤銷了滿洲省委。
二十七歲的代理書記,顯然是意識到了滿洲省委的末日,及其對正在浴血奮戰的抗聯將士將意味著什麼。1935年4月5日臨行前,發出《中共滿洲省委臨時通知》,要求&ldo;各地黨團應經常遵循中央的指示,努力把它適合各地的狀況,勇敢的、獨立的、有信心的、自主的進行工作&rdo;。
這應該是滿洲省委成立8年來的最後一份檔案,也是一封語重心長的告別書。
很快,從莫斯科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到代表團海參崴交通站,再到吉東特委,最後到東北各地黨組織,一條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