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第1/3頁)
[俄羅斯]戈巴契夫基金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改革和後改革兩個歷史時期的區別也表現在米哈伊爾&iddot;戈巴契夫和鮑里斯&iddot;葉爾欽這兩個歷史人物本身的區別上。他們對俄羅斯社會改革的實質和改革的方法的認識不一致,這不是偶然的,他們的主要分歧當然與對改革目的和為誰的利益而改革的問題有關。正如已經指出的那樣,與葉爾欽不同,戈巴契夫在改革蘇聯社會時總是試圖從社會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利益出發,至於說鮑里斯&iddot;葉爾欽的政策,那麼這一政策優先考慮的是某些寡頭氏族的利益或&ldo;家族&rdo;的好處。
葉爾欽和戈巴契夫不僅在對改革實質和方法的認識上各不相同,而且在個性方面也有明顯差異,前者專橫,後者民主;前者唯我獨尊,後者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前者為一些小事就會懷恨在心,甚至連自己昔日同志的錯誤也不能原諒,後者不僅對自己朋友的錯誤,而且對昔日對手的錯誤也能原諒。
今天不管自由派如何說戈巴契夫改革時期民主發展不夠,都無法與他們目前的所作所為相提並論,他們建立了寡頭資本主義制度,使群眾根本不能參與社會和國家的管理,在葉爾欽執政時期,踐踏人的權利尤其是社會經濟方面的權利(勞動以及及時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居住、受教育、接受醫療服務的權利)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精神領域特別是言論自由和大眾傳媒獨立方面的狀況也不妙;葉爾欽的後改革時期實質上確立了用民主詞藻掩飾的新極權主義,過去的弊病依然存在,甚至在今天更加嚴重。
所有這一切使改革成為極具現實意義的現象。
我想,20世紀的歷史應當教會俄羅斯的政治精英許多東西。例如,他們曾試圖建設具有明顯&ldo;非人的面貌&rdo;的社會主義,而這種社會主義被群眾在&ldo;解凍&rdo;和改革時期所拋棄;他們在葉爾欽時代建立了&ldo;野蠻的&rdo;或叫做&ldo;犯罪的資本主義&rdo;,而這種資本主義也沒有被人民所接受。所以,現在剩下的是&ldo;第三條道路&rdo;,今天弗&iddot;普京總統及其周圍的人正面臨著這種選擇,這一選擇的兩個方案是:俄羅斯要麼走上歷史提供的新自由主義軌道,而這遲早會將它引入絕境;要麼走上有前途的社會發展&ldo;第三條道路&rdo;,這條道路的主要目標是自由、公正和大多數人的利益,這是一條由戈巴契夫時期的改革開創的道路。
注釋
[1]轉引自《明日報》2004年第38號第5版。
[2]《紐約時報》2004年10月10日。
[3]參看《戈巴契夫基金會會議材料彙編。&ldo;改革‐‐我們的過去還是未來&rdo;會議(2001年3月1日)》,戈巴契夫基金會網站:。
[4]參看《戈巴契夫基金會&ldo;俄羅斯居民的意識形態選擇:新趨勢&rdo;討論會(2000年11月16日)》,戈巴契夫基金會網站:。
[5]亞&iddot;亞&iddot;季諾維也夫《俄羅斯的悲劇。空想的破滅》,莫斯科:綱要出版社2002年版,第244‐246頁。
[6]《全俄未來共產黨綱領》,載於《全俄未來共產黨第一次(成立)代表大會材料彙編》,莫斯科2004年版,第28‐29頁。
[7]例如參看亞&iddot;尼&iddot;雅科夫列夫《記憶的漩渦。從斯托雷平到普京》(兩卷本),莫斯科:瓦格里烏斯出版社2001年版。
[8]參看德&iddot;沃爾科戈諾夫、亞&iddot;雅科夫列夫、c庫列紹夫、黑勒、p皮霍伊等人的著作。對於著作的分析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