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第1/3頁)
[蘇]A.A.格列奇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根據許多無可辯駁的文獻資料查明,早在戰爭以前很久,希特勒及其將軍們就認為經濟因素具有巨大意義。因此,列寧格勒、莫斯科和烏克蘭的工業區、高加索的石油,就成為德軍參謀總部侵略計劃垂涎的目標。法西斯德軍最高統帥部同陸軍總部的爭論並不是爭論戰爭的目的,而只是達到達些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透過對希特勒統帥部和德軍參謀總部一系列檔案的分析研究,我們看明,德寇對&ldo;閃電戰&rdo;思想的破產和過渡到持久戰的前景看得越清楚,他們把德軍主力向蘇德戰場南翼轉移的趨勢也就越明顯。這一客觀傾向使希特勒產生了一種作出片面的(經濟、政治和戰略的)決定的錯覺。布盧門特里特將軍把希特勒對待戰略的&ldo;經濟主義的&rdo;態度說成是莫斯科會戰&ldo;可悲下場&rdo;的主要原因。他寫道:&ldo;希特勒是從純經濟主義觀點對待戰爭的。他想攫取烏克蘭的糧食、頓巴斯的煤炭、以及高加索的石油&rdo;。
對希特勒在蘇德戰爭中的意圖作出這樣片面的解釋,是不客觀的和沒有說服力的。把法西斯德軍主力向蘇德戰場南翼轉移,首先是出自政治動機的。當然,為了進行曠時日久的戰爭是需要有新的戰略原料來源的,特別是石油的來源,需要攫取新的戰略原料基地。
希特勒看到了蘇聯南方和近東各國就是這種基地。然而吸引希特勒匪徒的還不僅僅是高加索的石油。在這方面瞭解一下1941年7月希特勒統帥部制定的法西斯德軍經由高加索實施進攻的第三階段計劃不是沒有稗益的。下面就是這份檔案原文:
&ldo;從北高加索出發,越過高加索山脈和伊朗西北部,佔領伊朗‐‐伊拉克邊境上的臘萬迪茲山口和哈納金山口的戰役。
戰役目的:佔領高加索石油區,並於1942年9月以前佔領伊朗‐‐伊拉克邊境上的各山口,以便繼續向巴格達推進。
戰役階段:戰役分為六個階段進行(預計持續時間‐‐1941年11月到1942年9月)。
這六個階段是:
1在北高加索佔領幾處戰略展開地域(從1941年11月開始);
2展開兵力準備經由高加索實施進攻(到1942年5月底),
3分兩個階段經由高加索實施進攻(1942年7月);
4經由外高加索向阿拉斯河實施進攻;
5在大不里士和克爾曼沙赫地域佔領向伊朗‐‐伊拉克邊界進攻的出發陣地;
6為達到佔領伊朗‐‐伊拉克邊境上的臘萬迪茲山口和哈納金山口的戰役目的實施的進攻(從1942年7月4‐6日到9月初)。
戰役第一階段的開始,以當前戰役的結局而定。能否在1941年冬季進到伏爾加河是戰役的第二和第三階段(經由高加索實施進攻)的先決條件……&rdo;
這就是為什麼希特勒在擬定1942年夏季攻勢計劃時,首先力圖到達伏爾加河大彎曲部地域並佔領高加索的原因。蔡茨勒將軍寫道:&ldo;毫無疑問,實現這些意圖將具有巨大意義。&r;如果德軍能夠在史達林格勒地區渡過伏爾加河,切斷俄國從北到南的主要交通線,而且如果高加索石油能夠用來滿足德國的軍事需要,則東方的戰局就會根本改觀現,而我們對戰爭勝利結局的希望就會大大地增強。&rdo;
因此,不僅是希特勒及其統帥部,而且還有陸軍總部人員,都寄厚望於高加索。接替哈爾德將軍參謀總長職務的蔡茨勒將軍道出了希特勒的下一步打算。他寫道:&ldo;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