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糜爛 (第1/2頁)
可憐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是明末軍閥的作風,為了一己之私罔顧戰場大局,拋棄友軍只顧逃跑,致使全域性糜爛。偏偏朝廷還奈何左良玉不得,按說左良玉是此次朱仙鎮之敗的罪魁禍首,本應該嚴重處置。然朝野畏懼左軍勢大,兵馬眾多,還要依靠他效力剿賊,不但不治罪,反而發帑金五萬,戶部金十萬,及銀牌、布幣,犒左良玉軍”。
有罪不罰反而大肆嘉獎安撫,這當真是咄咄怪事,卻也是明末現狀,有兵就是草頭王。
崇禎帝奈何不得擁兵自重的軍閥,反而殺沒兵的文臣如幼小雞仔,朱仙鎮大敗,崇禎帝大怒,命錦衣衛緹騎出京,將朱仙鎮戰敗的督撫重臣丁啟睿火速逮捕入獄。
王朝末年,武人兵痞的危害最甚,於國於民都是大害,陳諾現在就恨不得即刻就將這些人渣除之後快。
周圍眾人看到守備大人發怒,人人驚的站了起來,只有一旁的伍士豪默默拿起了摔在泥土裡的塘報看了起來。
還沒看到一半,伍士豪就驚聲叫了出來,手上的塘報掉落在地也不知。
眾人看到更是好奇塘報裡的內容,就連一向沉穩的伍先生都失了態,伍士豪臉色有些蒼白驚懼說道:“朱仙鎮之戰,官軍十八萬人為闖賊大敗,現督撫主帥丁啟睿已經被朝廷緝拿,平賊將軍左良玉也向南逃去,開封這次真要陷落了!”
眾人聽到譁然一片,官軍可是有十八萬人吶,就這麼輕易敗了,這是朝廷在中原境內能夠調動的所有兵力了。眼下官軍大敗,朝廷再也無力剿寇,河南大部已入闖賊之手,唯一堅守的孤城開封府恐怕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大明三百年江山到了現在已經徹底走了窮途末路,前些日子關外明清之爭的松山戰役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明軍松山大敗,總督洪承疇敗入松山堡,被清軍圍困半年之久,起先洪承疇,曹變蛟等人不斷率馬步兵突圍,然而相繼遭失敗。到了崇禎十五年初,松山城內,兩萬士卒,軍民飢困,“闔城食盡”,城中嚴重缺糧,殺馬充飢,後至人相食。
松山副將夏承德,不甘坐以待斃,遣人密約降清,許諾為內應。二月十八日夜,清軍應約攻城,由南城牆登梯而入,松山城陷落。
次日晨,松山城內共一百多文武官員以及明兵八千餘人都被俘虜。
總兵曹變蛟、王廷臣以及遼東巡撫丘民仰,兵備道張鬥、姚恭、王三禎,副將江翥、饒勳等人皆寧死不屈,慘烈就義,盡遭清兵就地殺害。
唯有薊遼總督洪承疇,總兵祖大樂被俘送往瀋陽,攻破松山城後,錦州城孤立無援,城內主將祖大壽再次降清,這是他第二次降清,也是最後一次。
松山之事傳來,滿朝皆以為洪承疇同曹變蛟,邱仰民等人不屈大罵奴賊而死,崇禎帝悲痛萬分,輟朝三日痛悼,以王侯規格親自致祭,還御製“悼洪經略文”明昭天下。
然而五月初傳來的訊息結結實實打了崇禎皇帝一個耳光,大明太子太保,欽命督師,薊遼總督洪承疇居然降奴賊了。
訊息傳來朝野譁然,大明各地震動,洪承疇可不是普通人物,他是朝廷正牌進士出身,食朝廷俸祿,位高權重,為皇帝依重。
這樣的人居然會降了蠻夷奴賊,對朝野的衝擊力實在太大了,大明武官降賊早在老奴努爾哈赤時期就有,根本不足為奇。
而洪承疇這類自詡清高,身有節義傲骨的文臣居然降清了,這可是大明朝開國以來的頭一遭,洪承疇的投降算是開了文官投敵的先河,做了極壞的榜樣。
因為在他之前,明朝只要是文官,不論是好官庸官,清官貪官,官位高低,只要是讀了聖賢書的文臣們他們腦子裡就根本沒有投降屈節這個概念,更別說是投降滿夷這等化外蠻族了。
日後甲申國難,滿清入關中原,大批的文臣投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