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按說,麥子的產量比穀子要多,後世的麥子,一畝地能產到一千多斤,而穀子卻只有四五百斤的畝產量。那還是經過改良的品種,再加上後世先進的種植技術下的成果。
唐朝時就算麥子的產量達不到後世的水平,可想來應該也比穀子要多。而且,關中地區的氣候和土地品質,也是適合種麥子的,為什麼這些百姓卻只種穀子呢聽了趙雲澤的話,趙守義嘆口氣道:&ldo;不是我們不願種麥子,而是麥子太嬌氣,咱這兒的地伺候不起呀。&rdo;
譚庚這時也說道:&ldo;趙老說的不錯,麥子太不抗旱,涇陽縣雖然有渭水、涇水等河流,但地形高矮不平,像趙家莊這樣的村子,處於高處,沒法引水灌溉,所以百姓也就不能種麥子了。&rdo;
趙雲澤一聽,心下也有些遺憾。看來,要想種麥子,首先就得解決水利問題。
一想到水利,趙雲澤忽然心頭一震,好像有一件什麼重要的事情跳了出來。可真仔細去想,卻又一無所得。
第68章 再見孫思邈
&ldo;不知種穀子一畝地的收成是多少&rdo;
趙雲澤想了半天也沒找出自己心頭震動的原因,便暫時壓下此事,詢問起了莊稼的收成。
趙守義道:&ldo;若是風調雨順,像趙郎君這片田的話,每畝能收鬥穀子吧。&rdo;
對於&ldo;鬥&rdo;這個單位,趙雲澤還是瞭解的,一斗糧食,大概是後世的十二三斤到十四五斤的樣子。因為糧食的種類不同,在用&ldo;鬥&rdo;的盛裝量具體斤數上是有差異的。
穀子的比重較小,一斗也就是十二三斤,這麼算來的話,一畝地也就能收一百斤左右的穀子。這比起後世的產量來,差別實在太大了。
再一想,一斗是十升,自己所收的租子是每畝五升,一畝地自己才收六七斤穀子聽趙守義說,他們這兒的地租,一般都是照每畝六升算的,那也才七八斤穀子呀,相對於一畝地實際一百斤左右的產量,連十分之一都不到,這個租率很低呀,說好的無良地主呢不過趙守義的下一句話就讓趙雲澤釋然了。趙守義說:&ldo;可這些年,十年倒有八年不是旱就是澇,再加上蝗蟲作梗,一畝地能有好年景的一半收成就不錯了。&rdo;
哦,這麼說來那就是兩成地租了,不算多,但也不是很少。
隨即,趙雲澤的心頭狂震起來:什麼,水澇旱災、蝗蟲作梗想起來了,明年,也就是貞觀元年,河北山東春夏大旱,關中秋澇,此三地的田地幾乎絕產;貞觀二年,關中大旱,天下蝗災遍佈,李世民不顧眾臣勸阻,親自吃蝗蟲,號召天下百姓捕蝗減災。
之後,貞觀三年、貞觀四年、貞觀五年好像終唐一朝,中國沒有一點自然災害的年份找不出幾年。
趙雲澤之所以對唐朝的自然災害知道的如此清楚,是因為他在後世時,曾經看過一本網路小說,那本小說中說貞觀元年關中大旱,有讀者在書評區糾正說&ldo;貞觀元年關中不是大旱,而是大澇&rdo;。為此趙雲澤專門上網查了歷史資料,從而對於唐朝時尤其是貞觀初年的自然災害非常瞭解。
完了,難道明年我這些地要收不到一粒租子了再一想,自己身為朝廷官員,不靠這點租子,靠其他的俸祿也能餬口,可老百姓呢趙雲澤或許沒有范仲淹那種&ldo;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do;的高尚道德情操,可讓他眼睜睜看著一地百姓受災餓死,他也不至於那麼冷漠。況且,自己要是不知道將來的災情便罷了,既然知道,總不能一點辦法都不想,任由災害發生吧。
&ldo;趙校尉,怎麼了&rdo;譚庚看到趙雲澤臉色有異,連忙問了一句。
趙雲澤擺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