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首領之一,在他看來,社會主義學說可以作為&ldo;學術&rdo;進行研究,而要他
參加共產黨,便是介入了政治活動,那是不行的,因為他們研究系是&ldo;不過
問政治&rdo;而專心從事學術研究的。
張東蓀退出後,便有俞秀松、施存統等人參加。俞秀松和施存統都是
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的學生,即陳望道的門生,他們和其他同學一起,在五四
運動後創辦了《浙江新潮》,主編是俞秀松。這個刊物剛出版兩期便被警察
查封。
俞秀松在《浙江新潮》被查禁後。於1919 年底來到北京大學,見到陳
獨秀,經陳獨秀介紹,參加了北京工讀互助團,在北大哲學系旁聽。1920
年3 月27 日,他離京回滬,找到了老師沈玄廬,便留在《星期評論》社工
作。這時施存統也來到上海。
在討論起草黨綱時,決走由戴季陶起草。戴很快動手寫好綱領草案,
交給陳獨秀,由陳獨秀拿給大家討論。這時戴季陶宣佈退出,他說:&ldo;孫先
生在世一日,我不能加入別黨。&rdo;戴季陶是國民黨的主要幹部,孫中山需要
戴季陶協助他工作,反對戴季陶參加組織共產黨。戴季陶離去時聲言:&ldo;我
無論如何一定從旁贊助,現在暫時退出。&rdo;戴季陶從新漁陽裡6 號搬走了,
楊明齋租下了這所房子,搬了進來,這裡便成了維經斯基召集各種座談會的
場所。
不久,座談會又增加了一員,即從日本歸來的李達。
李達,號鶴鳴,是湖南零陵縣一戶佃農的兒子,在1913 年考取湖南留
日官費生,去日本學理工科。他在留日學生中,是留學生救國團領袖人物之
一,曾在1918 年5 月率100 多人回國抵達北京,並與北京大學學生一起向
政府示威請願。
這次請願沒有取得多大效果。李達回到日本之後,便開始學習馬克思
主義著作,讀了《資本論》第一卷和列寧的《國家與革命》等。他譯出數十
萬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計有:《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濟學說》、
《社會問題總覽》。他成了中國早期為數不多的對馬克思理論有較深瞭解的
人物。
李達回國後同陳獨秀見過一次面,陳獨秀便邀請他搬到他那裡去,幫
助他編輯《新青年》。
李漢俊著手起草黨章。由於在起草黨章草案時有些問題需要討論決定,
陳獨秀便寫信給李大釗和張申府,徵求對黨的名稱的意見,並囑咐張申府說:
&ldo;這種事情在北大隻有你和守常可以談。&rdo;關於黨的名稱,李大釗覆信給陳
獨秀說,共產國際的意思是&ldo;就叫共產黨&rdo;。
6 月間,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開始籌建,選舉陳獨秀為書記。7 月19
日,再次舉行籌備會議,這次會議為未來中國共產黨奠定了基礎。會上,陳
獨秀、李漢俊、沈玄廬堅決贊成建立中國共產黨。8 月,中國共產黨上海發
起組成立。成員最初有:陳獨秀、李漢俊、沈玄廬、邵力子、俞秀松、施存
統、李達、陳望道、陳公培、趙世炎、林伯渠、李季、袁振英、周佛海、沈
雁冰(茅盾)、楊明齋等,稍後又有李啟漢、劉伯垂等人參加。
但是有些人參加了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