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協會各業代表與各部幹事聯席會議,被推舉為教育主任,即席演講上海工界
現狀,強調注重工人義務教育,並自願擔任義務教授。18 日,他參加中華
工業協會、中華工會總會、電器工界聯合會、中華全國工界協進會、中華工
界志成會,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藥業友誼聯合會7 團體召開的聯席會議,
演說勞工要旨。被推為籌備世界勞動節大會顧問。
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為五一勞動節編輯了《勞動節紀念號》,共400
頁,內容豐富新穎,有孫中山、蔡元培等16 人題字。第一篇文章是李大釗
寫的《五一運動史》,介紹國際勞動節的由來及歐美工人為實現8 小時工作
制的鬥爭史;2a3 的篇幅是對國內勞動狀況調查的文章,其中有陳獨秀的《勞
動者的覺悟》和《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兩篇文章。另外有美國、英
國、日本勞動運動的介紹,還全文刊載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勞動法
典》,以及蘇俄第一次對華宣言,即宣佈廢除沙皇俄國與日本、協約國各國
與中國所締結的一切秘密條約,廢除沙皇俄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
5 月1 日,陳獨秀組織了規模較大的五一慶祝活動。這是上海工人階級
第一次紀念自己的節日。
第二十四章 南陳北李
上海當時宣傳社會主義影響較大的有三股力量:一是陳獨秀領導的新
青年社;二是國民黨創辦的星期評論社、覺悟社。星期評論社出版《星期評
論》週刊,編輯是戴季陶、沈玄廬和李漢俊,撰稿人有陳望道、俞秀松、施
存統等。覺悟社出版《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主編是清末舉人、同盟會
會員、國民黨左派邵力子;三是研究系張東蓀等人組織的共學社,出版《時
事新報》。
三股力量在宣傳社會主義方面建立了聯絡,陳獨秀的住所變得熱鬧起
來。經常坐黃包車來的是《國民日報》經理兼總編、副刊《覺悟》主編邵力
子。邵力子住在法租界白爾路三益裡5 號,離陳獨秀的住所不遠。陳獨秀在
《覺悟》上發表過文章,與邵力子是&ldo;文友&rdo;。
住在三益裡17 號的李書城、李漢俊兄弟也是陳獨秀家的常客。李書城
是老革命黨人,同盟會發起人之一,對軍閥混戰和國民黨退讓深感失望,與
外界往來甚少,整天在家看書,但對陳獨秀頗友好。比李書城小9 歲的李漢
俊,12 歲東渡日本留學。他極為聰明,不僅日語講得很好,而且精通英語、
德語、法語。他在日本拜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帝國大學教授河上肇
為師,轉向研究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精通馬克思主義者之一,與陳獨秀自
然是志同道合。
《星期評論》主編戴季陶,原與陳獨秀在日本相識,陳獨秀主編的《新
青年》和《每週評論》,他每期必讀,現在也是陳家常客。《星期評論》的另
一位編輯沈玄廬,曾擔任過清朝雲南知縣、知州、省巡警總辦,因幫助同盟
會發動河口起義,無法在國內立足,而流亡日本,他在日本鑽研社會主義理
論書籍。1916 年回國後在浙江第一師範任教,不久便擔任浙江省議會議長,
又為《新青年》撰稿,是陳獨秀的好友。
《時事新報》主編張東蓀與陳獨秀有舊,故常來敘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