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報導國內勞動狀況,如北京男女傭工、河南修武煤礦、唐山煤廠、山東東平
縣佃戶等地勞動者的生活狀況。
&ldo;五四&rdo;運動爆發後不久,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我的馬克思
主義觀》,這標誌著他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陳獨秀向馬克
思主義者轉變雖然比李大釗晚半年多,但緊緊地跟上來了,而且當他一旦轉
向馬克思主義以後,由於他在新文化運動中的重要地位和顯赫的聲望,他發
揮的作用和影響更大。
陳獨秀、李大釗不僅透過辦刊物來宣傳革命,而且還在實踐活動方面,
積極組織青年人從事革命活動。李大釗在北大創辦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以
紅樓圖書館主任辦公室為園地,吸收了鄧中夏、高君宇、張國燾、何孟雄、
羅章龍、朱務善、趙爾康、秦君等青年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參加,向他們傳播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北大學生許德珩、鄧中夏、黃日葵、高尚德、張國
燾、段錫朋、易光嶷等,成立了《國民》雜誌社,聘請李大釗為顧問。文科
學生傅斯年、羅家倫等發起組織&ldo;新潮社&rdo;。遇到經濟困難時,陳獨秀跟他
們說:&ldo;只要你們有創辦的決心和長久支援的志願,經濟方面可以由學校負
擔。&rdo;於是,&ldo;新潮社&rdo;便宣告成立,並創辦《新潮》月刊。
《新潮》和《國民》雜誌的創刊,更使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
來。《國民》雜誌反帝旗幟鮮明;《新潮》的讀者物件主要是中學生,它的宗
旨是&ldo;把中學生在封建主義頑固分子的毒害下拯救出來&rdo;。它的發行數量大,
影響面廣,時人美譽它是《新青年》的衛星,《每週評論》又是青年人歡喜
無量的明燈,僅在北京一地就發行5 萬多份,其議論之精闢、敘事之簡潔為
全國新聞之冠。以上幾種刊物,對五四運動的發動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
用和指導作用。
1918 年5 月21 日,北大、高師、高工等校學生2000 餘人為反對中日
協定,破天荒地舉行遊行請願活動。
這次遊行請願活動雖然沒有結果,但學生認識到必須聯合起來,於是
北京一部分學生組織了學生救國會,並派出許德珩、易克嶷等人南下聯絡。
他們與天津的北洋大學學生張太雷,工專學生馬千里、張傳琦、馬駿、郭隆
真(女)、諶志篤,武漢的惲代英,九江的方誌敏,南京的林祖列,上海的
張聞天等愛國學生建立聯絡。學生救國會幾乎成為全國性的學生團體了。1919
年3 月,鄧中夏在李大釗的指導下,在北大發起組織平民教育講演團,一時
加入的有39 人,宗旨是&ldo;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rdo;。他們在北京
的大街小巷作講演,向平民進行啟蒙教育。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是巴黎和談。
1918 年11 月,大戰結束,1919 年1 月,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凡爾賽
宮舉行&ldo;和平會議&rdo;。
中國曾經宣佈參加協約國對德宣戰,也屬戰勝國之一,北京政府遂派
外交總長陸徵祥及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5 人為全權代表參加巴
黎和會。會上,日本代表提出荒謬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