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通電反對。
協約國開始時承認中國參戰的權利,但中國加入協約國後不久,中國
提出的要求全成畫餅。各國除同意中國停付對德、奧的庚子賠款外,其他要
求均遭否決。
由於上述情況,國會對段內閣逐漸失去信任,對德宣戰案難以在國會
透過。段祺瑞一意孤行,他把各省督軍召到北京來開會,會議議定,同意對
德宣戰。此次會議被稱為&ldo;督軍團&rdo;。段決定用督軍團來壓迫反對對德宣戰
者。
1917 年5 月1 日,段用督軍團衝擊國務會議,脅迫國務會議透過參戰
案。段又急不可待地要總統黎元洪在參戰案上蓋印。誰知國務員程璧光向黎
直言督軍團倪嗣沖、張懷芝、李厚基、孟恩遠數人闖進國務會議廳,疾言厲
色地脅迫國務會議透過參戰案。黎元洪對督軍團衝擊國務會議十分不滿,令
段將參戰案提交國會討論透過。
段祺瑞便模仿四年前袁世凱競選總統時以公民團包圍國會議院的辦
法,暗地裡命令部下組織公民團。
5 月10 日,眾議院開全院委員會審查對德宣戰案時,數千名自稱&ldo;公
民團&rdo;的光怪陸離的隊伍將眾議院層層包圍,他們要求當日透過參戰案,否
則不許議員出院。有的議員因不肯接受他們的&ldo;傳單&rdo;,當場被打,田桐、
鄒魯等十餘人被打傷。議長打電話給總統府和國務院求救,黎元洪聽了,氣
憤地說:&ldo;應該由內閣負責。&rdo;段祺瑞不得不於晚7 時半乘汽車來到議場,&ldo;公
民&rdo;立即閃開通道,並向段搖旗歡呼,掌聲雷動。議員們紛紛憤怒質問段祺
瑞,並把段留在院,以為自衛之計。於是形成&ldo;公民&rdo;圍困議員於院內,而
議員則圍困總理於休息室之奇觀。
最後,因&ldo;公民&rdo;用瓦塊襲擊議場,一名日本記者被擊傷,從而段祺
瑞不得不派馬隊驅散&ldo;公民&rdo;。這些&ldo;公民&rdo;是陸軍部次長傅良佐根據段祺
瑞的意見,花錢僱來的流氓、乞丐和無業遊民,段祺瑞的親信陳紹唐、靳雲
鵬、段芝貴等均到場指揮。
第十八章 辮子軍鬧劇
&ldo;公民團&rdo;事件發生後,全國輿論大嘩,孫中山、唐紹儀、岑春煊、章
太炎均致電黎元洪,要求嚴懲暴徒。閣員伍廷芳、谷鍾秀、張耀曾、程璧光
等在閣議席上提議內閣全體辭職,段祺瑞置若罔聞。於是,閣員自行辭職。
內閣原來人就不齊,這下就剩下段祺瑞和範源濂兩人,而範又一直請假,實
際上只有段一人在國務院辦公。其實無公可辦,北京政府陷於癱瘓,國會拒
不議事,惟督軍團大為活躍,大有包攬一切之勢。
馮國璋致電北京政府,對&ldo;公民團&rdo;包圍國會事件不滿,斥其為法律
外之行動,這是北洋派內馮氏直系軍閥第一次與段氏皖系軍閥不合作的表
現。馮國璋和西南各省把督軍團內的代表撤回。
督軍團一看國會拒不透過對德宣戰,便呈請黎元洪解散國會。黎元洪
大怒,斥道:&ldo;簡直是軍人亂國。&rdo;恰巧國會呈請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內閣總
理兼陸軍部長職務。於是,黎元洪便通電各省,免去段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