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1/2頁)
[英]艾伯特·西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此以後,由於各級指揮的猶豫不決和上面的多變的指示與幹預,德軍在戰術問題上被搞得暈頭轉向。根據希特勒的第21號指令,李勃的任務是殲滅波羅的海地區的敵人,隨後佔領列寧格勒。但是,陸軍總部的指令沒有對這兩個任務的主次安排做出具體規定,這就為以後的意見分歧和互相指責埋下了禍根。6月27日,赫普納乘他的輕便飛機飛到了道加夫皮耳斯附近的德維納河的橋頭堡,去看望曼施泰因,曼施泰因後來說,使他感到驚奇的是,這位裝甲叢集司令似乎沒被告知下一步的計劃。四天以後,李勃抵達烏特納第4裝甲叢集作戰指揮所,向赫普納講述了他的計劃要點。李勃於1938年作為上將退伍,1939年8月復被召回。他信奉天主教,處世謹慎保守,舉止安然超脫,對納粹政權持批評態度。儘管很能幹,卻象其他老一輩德軍將領一樣,對坦克部隊的特點和能力缺乏全面瞭解。而赫普納則是個坦率、有膽略、有時容易衝動的騎兵軍官;不但如此,他還是個幹練的裝甲司令。他們由於個性和軍事生涯不同,很快就對所要達到的目標和為了要達到這些目標所要採取的手段,產生了意見分歧。李勃很快發現自己處於受上下夾攻的困境。下面的壓力來自赫普納,他的戰術思想是正確的,但容易草率從事;上面的壓力來自東普魯士陸軍總部每天的電話、電報裡所列舉的元首的憂慮。
李勃建議由第16集團軍切斷波羅的海國家與俄羅斯的聯絡,同時由第4裝甲叢集向東北方向運動,透過一塊沒有公路、儘是沼澤、森林的地域抵達伊耳緬湖,以掩護東部暴露的翼側,從而形成李勃所謂的中堅力量。赫普納對如此濫用裝甲部隊感到惶恐不安。他反駁說,屈希勒爾和佈施的步兵集團軍在以後的十四天內不可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因為他們的許多步兵師仍然遍佈波羅的海各國。他認為,坦克應在貝帕斯湖和伊耳緬湖之間直接通往列寧格勒的道路上進行突擊。赫普納對下一個目標應是什麼還存在懷疑這一點感到震驚。因此,李勃發布了一個折中命令。這個命令跟已討論過的任何計劃都不同,它要求曼施泰因的第56裝甲軍往伊耳緬湖方向上的諾沃爾熱夫進擊,而賴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則向列寧格勒方向上的奧斯特羅夫推進。第二天,很不高興的赫普納派他在陸軍總部的聯絡官哥林少校,去向哈爾德報告有關下一步作戰目標問題上所引起的意見分歧。哈爾德在日記裡對這次會見做了發人深思的記錄:&ldo;當然,目標取決於我們(最高統帥部)早該發布而尚未發布的指令。&rdo;這次會見表明,哈爾德、李勃、赫普納似乎對各專案標的主次安排抱懷疑態度,而且對如何達到這些目標也持截然相反的意見。於是,問題就被暫時擱置起來,單等元首有主有次地闡明他的目標。五天以後,勃勞希契視察北方集團軍群歸來,他滿意地認為一切都井然有序;但是陸軍總部直到7月9日才下達明確的命令。
7月3日,連日來妨礙空中支援的滂沱大雨終於停止,天氣重新放晴。自克魯斯特皮耳斯出發的第41裝甲軍進展順利,因為他們面對的敵軍比較薄弱,只保衛著主要通路。7月4日,攻佔奧斯特羅夫。蘇聯西北方面軍新任司令索賓尼科夫根據他6月29日接到的命令,企圖利用第1摩托化軍和最高統帥部調來的兩個後備步兵軍,在貝帕斯湖以南的韋利卡雅河一線築起一道新防線。但這並沒有阻止第41裝甲軍的進軍,儘管蘇軍裝甲部隊進行頑抗,他們仍然於7月8日佔領了貝帕斯湖畔的普斯科夫。蘇軍的坦克又遭到十分慘重的損失,其中,在普斯科夫的鐵路側線上有一整列車剛出廠的新坦克落入德軍手中。在這同時,右翼的曼施泰因的第56裝甲軍從其道加夫皮耳斯橋頭堡出動,把倉促集結起來的敵第27集團軍和第21摩托化軍驅趕到東面。曼施泰因遵照李勃的命令,沿著沼澤和森林地帶中的狹窄通道,朝